这是一个包装风行的眼球时代,网络游戏作为大众文化的消费商品,在营销环节自然也不能例外。甚至犹过而无不及。不论新游戏测试,还是老游戏更新,都逃脱不了游戏广告的助动力——让玩家眼花缭乱的同时,也产生了质疑——广告和游戏的剥离感越来越悬殊。陷入吹嘘境地的游戏广告,到底还能不能信?
最早盛大陈天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主题游戏网吧战略,包括出名的海报战术;到巨人史玉柱将“脑黄金策略”植入《征途》的推广宣传,包括自杀性的“不好玩删号就赔钱”噱头;再到今年网龙天价签约周星驰出任“开心大使”,并让其以代言身份参与游戏研发制作。可以明显看出,厂商对游戏广告的投入逐渐成几何倍数增长。
国家大力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去年起步的网页游戏,因为发展环境混乱,而且涉嫌“情色”的不良竞争手段,《热血三国》成为第一个被“叫停”的“出头鸟”。这一信号警钟的敲响,也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游戏广告业的现状,探究繁华假象的背后隐藏了哪些不安的伏笔。
千篇一律的游戏广告
相对于许多年前游戏宣传广告的“硬推”式和“狂轰乱炸”式不同,现在的游戏广告多采用软营销,——产品质量不予以考虑,把功夫都花在“广告”上。资金充裕就光明正大的请大牌出席代言,资金稍紧就找熟门熟路的媒体约采访,实在不行,还可以在游戏门户网站和各大知名论坛投放“枪稿”。
冀望在互动性和娱乐性更进一步,引起更多消费者的自发关注和主动参与,吸引消费者主动寻找广告中的游戏来玩。在这一过程中,尽管玩家不会像对传统网络广告模式一样,产生抵触和反感情绪,易达到一种很理想的广告传播效果。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样的“潜规则”已经越来越同质化,游戏广告的花样越来越少。让玩家看过题目就知道“又在瞎掰”,连点击阅读的欲望都没有。这样下去,游戏广告讲求的“点击流量”、“潜在用户”和“付费用户”之间的转化率将会降至冰点。
更何况,线上游戏是以通过贩卖“游戏时间”谋取赢利,和在线收费于否无关。就玩家角度而言,不是亲身试玩过,到底是不是消费者会喜欢的内容谁也说不定。
游戏广告的受众人群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会发现酒类和化妆品的广告中大多是俊男美女,它们企图在潜意识中给消费者这样的印象。同样的,汽车、手机等时髦的商品,更是大打帅哥美女牌。游戏的广告喜欢用美女,这和目前游戏主力族群是以男性玩家为主有关。
而在这男性玩家群中,从学生到初出社会的族群更是占了大多数。当游戏公司要拍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时,自然会挑选他们认为这个族群最喜欢看到的。或许有人会说拍这样的广告是在物化女性,但现实的状况是在我们目前的电视媒体上,这样的题材不正是大多数的人最爱看的吗?
张冠李戴的宣传口号
所以,聪明的厂商领悟到,目标客户是年龄层在18~30岁之间年轻人,并且男性居多。与其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尝试着介绍游戏的内容,还不如用短短的几个画面、几句话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就好。一段爆料视频,几幅搞笑图片,甚至是一句莫名其妙、一语双关的宣传口号,效果有为明显。
网络由于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大,往往一句标新立异的宣传语,就能为游戏的前期造成浩大的声势。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厂商广告越来越极端,无厘头需要创意,似乎“情色”就不用了?,这本身是极大的误区。
不管这讨论的话题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一部游戏广告就是这样“红”了,从线上到线下,大家都在议论纷纷。但是,广告红了就可以带给商品相对的人气吗?游戏的广告到底是在玩什么把戏?
以下是一些粗俗的宣传口号,不仅言语淫秽情色,更张冠李戴的和游戏毫无关系,《惊天动地》“玩3P?不如玩惊天动地PVP”、《弹头奇兵》“射出你的激情”、《猎人MM》“猎人MM,玩MM上MM”等等不堪入目的广告充斥着中国网游界。
通过以上的事例不难得出,游戏广告的特色就是很少拿游戏的内容来当作广告的内容。归根结底,是因为游戏本身的可玩性太低,只能靠这些手段捞短线的快钱,打着能骗一个是一个的如意算盘。
铺天盖地的游戏代言
大多数游戏广告的常规作法,都是找明星来担任游戏的代言人,利用知名的形象或是找某些广告模特来演出游戏广告的内容。
为什么游戏公司不把游戏的内容当成广告的主题,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游戏公司喜欢用明星来担任代言人。相较于明星在社会中的知名度,游戏的知名度是比较低的。用大腕明星来担任代言人,就是想用明星的知名度来拉抬游戏的名气。只不过选择代言人时,还是需要选择和游戏内容风格较适当,或是选择和游戏目标族群有共鸣的明星。
但是,如果一味挑选知名度,最后可能就和某公司曾经挑选某位天后来担任游戏的代言人,结果天后和游戏的搭配不合,完全无法引发共鸣,这笔代言的费用等于是白费。
因为知名明星要配合游戏比较困难,最近游戏公司开始将目标转向比较小牌的新人“苍天歌”、“后舍男生”等,或者Show Girl“第一美女丁贝丽”等。这些人的价位较低、配合度也高,对游戏公司来说反而效果更好。(阳光腾讯独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