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企业呼吁发放牌照 防止恶性竞争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271

  今年“两会”期间,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呼吁加快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提高行业门槛。这一呼吁得到业界响应。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表示,希望通过发放牌照来改善由于恶性竞争造成企业“无利可图”的局面。

  竞争激烈企业利润减少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在电子商务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的支付平台,以支付公司为信用中介,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整合多种银行卡等支付工具,或者借助第三方网上支付工具,为买卖双方进行交易资金的代管、提供增值服务的网络支付中介渠道。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金额达到2743亿元,比2007年的976亿元增长了181%,远高于网络经济49.2%的增速。

  然而尽管产业发展迅速,但行业内多数企业的生存状态并不理想。据环迅支付(IPS)总经理栾毓敏介绍,目前国内有超过40家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多数处于零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状态。这是因为行业缺乏牌照指引和规范,企业数量过多,大家被“市场占有率理念”指挥着,以零利润甚至是负利润抢夺市场份额,无暇提高产品服务质量。

  呼吁牌照发放加快

  此前有消息称央行将于2009年初正式出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同时也将发放首批的1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对第三方支付行业进行严格规范。实际上直到三月底也并没有实质进展。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一旦牌照发放,必将为企业松绑,使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更加迅猛。

  马蔚华认为,通过牌照发放,为支付行业建立准入制度,规范行业行为,确保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组织在注册资本、人员配备、组织架构、管理制度、风控能力等各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平,通过设立门槛使不达标的中小企业退出,有利于该行业长远的发展。

  栾毓敏认为,在牌照发放时,央行将对第三方支付厂商的盈利能力提出要求,负利企业肯定不在考虑范围内。

  业界认为,央行牌照下发放缓,或与金融危机下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有关。国内电子支付市场的培育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可是随着交易量的逐年放大,第三方支付在发展中也开始频频遭遇各种阻碍,其中支付安全仍旧是最受关注的核心问题。类似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企业,去年都曾被曝出存在资金滞留的问题。

  马蔚华指出,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加强沉淀资金的管理,可采取由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即用户沉淀资金(包括虚拟账户余额及在途资金)应与企业的运营资金分离,,保证在途资金的安全和不被挪用;对资金转移也要增加银行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