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的广告价值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289

  发展迅猛的SNS市场

  社交网络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无可质疑的影响到中国人的网络生活。根据根据艾瑞统计,200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网络社区用户达到1.5亿人,占整体互联网用户数比重将达到50%。可以说,未来3年,社交网络将彻底改变中国网络市场的大格局。

  用户为什么要看网络广告

  传统的网络广告形式一度被认为用户的关注度、停留度都很低,而备受营销人员的诟病。作为弥补,基于声效、动画及互动设计的富媒体、视频广告开始出现;进一步的,基于跟踪用户网络浏览行为技术的精准直投广告也出现,号称能减少所谓“广告的有效浪费”。

  但是,上述做法只是解决了广告运动中“用户要如何才能看到广告的问题”,都是在技术、工具层面的改进,而并没有解决广告运动中核心的问题,即“用户为什么要看你的广告”?

  我觉得最简单的回答,只有一条标准:自己是否喜欢。在一个自主选择很自由的开放环境中,用户选择看什么和不看什么的决定权完全在自己。自己喜欢的信息包括广告,就会多加关注,反之可以选择离开——不去点击、关掉网页、关掉广告弹窗等。这些“拒绝”网络广告的行为,对用户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成本,所以十分的容易。

  自己是否喜欢,这条标准如此之简单,以至于任何广告形式、广告技术即前面我提到的工具层面的东西,在它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 “自己是否喜欢”是一种个人的内心情感状态,只有两种方式可以对此状态施加影响:一种是个人内在的认知,比如某个话题自己一开始就喜欢;一种是他人的影响,比如因为听到朋友推荐了某个话题,自己变得有兴趣。

  在第二点上,社交网络恰恰可以极为有效和巧妙的做到。在51.com的社区里,用户自己组建、自己管理的群组(qun)已经超过50万个,最大的群组会员超过100万。这些用户都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喜好、背景、话题等而聚合在一起的,我称之为有“共同的分享基础”。比如“百事可乐”就超过100万会员,都是喜欢百事可乐的年轻人。群组会员之间、好友之间经常进行话题互动,其中也有很多购物体验、商品使用、货品性价比等话题。通过网络人际关系传递的广告信息,用户更加容易喜欢和接受。

  社交网络的广告价值

  有了前面提到的基于人际网络的影响,社交网络的广告价值才可以被低成本的、多方式的加以实现。、社交网络的“多对多”的信息传递模式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随着网民网络行为的日益成熟,用户更乐意主动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社区用户显示出高度的参与性、分享性与互动性,同时促使网络营销由硬广告、关键字广告进一步发展出互动广告的营销形式,社区类媒体的营销价值也逐渐凸显。

  社交网络的出现,使得其成为网民发表自己意见的主要平台,在社区上很容易形成对某个产品或企业评论的较强“声音”,从而对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产生较大影响。社交网络无疑成为厂商进行口碑营销的主要平台。同时社区上“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使得对传统话语权的冲击开始出现,社区“意见领袖”对普通网民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由于社交网络特殊的网际、人际传播方式,使得传播具有爆发迅速的特点,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关注;同时由于社区用户参与性和分享性都比较高,社区热点事件往往能够借助各种渠道和方式得以大范围传播。而用户习惯于根据自身爱好等集聚成大小不同的群体,各群体都有核心的关注点和消费倾向,因此借助话题、事件、主题活动等方式进行的行销更具针对性,比如前面提到“百事可乐”群组。

  最后,社交网络上传播的主要媒介是用户,主要方式是“众口相传”,因此与传统广告形式相比,无须大量的广告投入,相反可借助用户评价的病毒式扩散获得更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