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金酒广告透析策划人的窘状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369

  放眼时下的国内电视媒体,“脑白金”、“黄金搭档”的广告热潮持续不止,妇孺皆知不足为奇,最近一段时间,由五粮液集团推出的黄金酒系列套播广告也在各大媒体轮番轰炸,大有你来我往的攀比趋势。与前者不同的是,后者的投放范围更为广泛,深邃前些日子坐车时无意发现,从路旁的垃圾箱,到厕所的框架广告,再到遍地商店门牌的“送长辈,黄金酒”字样,甚至在摩登答楼上同样赫然矗立着“五粮液”的巨型招牌。

  不得不说,这是未来广告推广的趋势,即大规模轰炸、炒作,暂且不管是否为恶意,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产品理念强行推入消费者的脑海当中,不买没关系,去超市一次不买,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你去了十次超市都不会留意这个产品,或许你会拿起产品端详一番,然后对随行的人随口一说,看,这款产品天天在上广告,时间久了,潜在受众群体多了,品牌也就上去了,广告就是投机的那么一下子,有时候你投对了,首先不要去管你的广告内容如何如何,毕竟作为一名普通百姓,他对你的广告并不是十分热衷,他所追求的就是一个印象,比如你说出某某产品,他就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这是一款什么样子的产品,我对它有没有兴趣,最后便一笑了之。

  说到这里,深邃就拿黄金酒的两套电视广告为蓝本,来简要对比、分析一下当前国内电视广告的“几宗罪”,赞不赞同都没关系。

  黄金酒系列的广告深邃发现有两套,首先是第一个版本(这个版本后来又新加了若干对白,但基本属于换汤不换药,在这里算作一个),大体就是讲两个老人抢酒喝的故事,开头A老人京剧化的“入口柔,一线喉”,基本阐明了整个广告的诉求点,这就是一款保健酒,再往后看,A开始道出品牌和补效,这时候B老人看不下去了,伸手要酒,A不从,称“这是我儿子给我买的,要喝叫你儿子给你买去”,这样,广告的第二个主旨也阐述完毕,这是一款适合于后辈馈赠长辈的佳品,广告进行到这里,深邃认为上述场景倘若只观看一遍的话,还能引起受众群体的会心一笑(针对的是两个老人的善意争执),但是类似的场景、台词看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引起受众群体的反感,尤其是B伸手要酒时的表情,看多了难免会令人感到不可理喻。广告进行到最后,B祈求A再多为其满些酒,则暗喻广告的最后一个诉求点:这酒好喝,甚至为了“就那么一点点”也可以斤斤计较,老实说,这段镜头难免有些托大,甚至让人感到无味的恶俗,尽管如此,纵观整个广告,其间出现的上述三个镜头,还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它们的诉求任务,最起码受众群体看过以后,会产生一定的消费欲望,至于广告的合理性,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经历了第一套广告反响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后,五粮液继续重磅出击,推出了黄金酒的第二套广告,显然这样的广告植入式轰炸所产生的费用,相对于五粮液集团的年销售额,无异于九牛一毛。言归正传,该套广告对比第一套明显在时间和内容上缩水了很多,贯穿整个广告就是“送长辈,黄金酒”这六个字,且该广告更短更简单,堪称“很白很暴力”的广告范本,当然,随着这类广告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在民间的争议肯定也会越来越多,像脑白金不厌其烦的广告那样,有时候你极其厌恶它的广告,但另一方面还是觉得,这是一套比较体面的馈赠品,史玉柱如此,五粮液集团更是如此,普通百姓一直不是太明白广告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黄金酒的案例告诉我们,把我的观点硬性植入你的脑子里,最后的结果便是人人都说得出我的广告语(举个例子,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这便是我的传播宗教,时间久了,广告出现的次数多了,最后我把媒体资源整合得差不多了,这也就达到了预期轰炸的目的。

  上述提及案例的都只是个例,放眼国内各个行业的电视广告,不难发现,类似于黄金酒模式的广告脚本尽管俗套至极,但却在决策者面前十分讨巧,这就决定了广告市场创造力不足的现状,广告呈现出越来越功利化的表现手法,例如,汽车类广告总是用特技将自己的品牌车型擦得油光满面,医院类广告一如既往地倡导专家优先仪器优先,而西式快餐如KFC、麦当劳永远都将宣传地点放到办公室内,这样既定成俗、墨守成规的经营理念,可以更直接地刺激消费者的眼球,达到宣传扩张的目的。

  通俗说,广告也是一门艺术,但是为什么国内的广告却屡屡与“艺术”无缘呢?可以说是越来越重的功利性所致。那么可不可以在功利性跟艺术性当中,找到一个可以相辅相承的交叉点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广告策划人必须永远记住一点,有时候,你的脚本创意或许具备了万里挑一的实力,但它远远不是幕后投资人最为看重的,即便具备了功利+艺术的捏合性,也会因为投资人所普遍缺乏冒险精神而彻底沦陷。深邃要说的是,找一个平衡点并不难,关键在于站在平衡点两端的人是否可以处在一个绝对平衡的位置,这是当前国内广告策划的窘况,更是策划人面临的最大窘况:策划人的自由度有限,发挥有限,出来的作品也会难以避免地落入俗套——投放市场——然后视幕后决策者的意愿决定是否轰炸传播,轰炸了,短期内销售层面不一定出效果,但一定会深入人心,反之,则淹没在茫茫的传媒大军当中,连陪衬都没得当。

  成,或者不成,这都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