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画电影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动画电影纷纷拉拢内地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320

  今年中国电影票房一路凯旋的脚步中,动画片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优异的表现。而在这些取得突出票房的动画电影中,又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3D化和中国化。

  动画电影纷纷拉拢内地

影片

上映时间

出品方

国内票房(万)

特点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

2009.01.16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

8000

本土化

麦兜响当当

2009.07.24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

7500

阿童木

2009.10.23

光线影业

17003天)

  与取得良好票房的3D动画都是进口片不同,二维动画市场表现出了明显本土化得倾向。年初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一鸣惊人,脱胎于电视动画片的电影版几乎把上海的儿童全都吸引进了影院;《麦兜兜响当当》虽"出生"于香港,但此次千里迢迢奔赴武当,淡化了《麦兜的故事》中十分浓重的香港小市民气息,开始与大陆观众同呼吸了;近期上映的《阿童木》更是由中国投资、发行、穿着外国动画外衣的中国电影。可见,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大家追逐票房的宝地。

  虽然从表面看这些影片的票房成绩已经是可圈可点(毕竟中国人对于动画电影的定位还有局限性),但是,这几部影片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比较强烈的地域局限性。《喜羊羊》在江浙沪的票房占全国的30%左右,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麦兜》上映首周,在上海取得的票房占全国1/3,广州、深圳占1/6,北方地区则较低迷;而来势最凶猛的《阿童木》也仅仅在国内取得首周亚军的位置,在北美、日本等市场的票房都不理想。这种影片地域化虽然增加了观众的亲切感,可以在短期内给电影聚集一定的人气,但是不利于市场的长远开拓。

  《喜羊羊》、《麦兜》等在某一地区取得的突出成绩,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事前良好的宣发策略。如《喜羊羊》上映之前,制作发行方SMG就通过自身的媒体优势做起了市场的推广,不断在电视频道播放片花、预告片、影片新闻和主题歌MV。在充分调动起观众积极性后又提前开画,全国先期投入350个拷贝,并组成了一支数量在300多人的"喜羊羊别动队",向全国各地的影院运送各类"喜羊羊"贺岁礼品。假设没有如此强大的宣发支持,也缺少由电视卡通片长期积累的忠实观众,这样一部横空出世的国产低幼动画的票方前景就未可知了。

  其实,2008年上映的《功夫熊猫》就是中国化动画电影成功的正面代表。然而,从创作初衷来看,该片更多的是利用中国元素,如:熊猫、功夫、侠客等,故事的内在核心价值是具有世界性的,即小人物如何证实自我价值;加之精良的制作、老少皆宜的笑料,从而得到了整个国际市场的肯定。其实,电影制作者不必要特意迎合某些观众的口味而进行创作,而应该从怎样讲一个好故事出发,一个真诚的作品自然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