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酝酿了一年多的苹果iPad平板电脑终于上市,与热切盼望它早日诞生的“上帝们”见了面。
不过,一向以科技和时尚为风格的苹果集团,却没能给它的“上帝们”带来太大惊喜,反而是失望。有相当一部人认为iPad明显是一个退步的产品。互联网上对它的批判和失望的情绪可谓劈头盖脸,而且说得头头是道。比如不支持多重任务处理(这是最让人崩溃的功能性缺陷)、没有摄像头、存储容量有限、不支持flash视频、过时的4:3屏幕、没有USB接口等等等。,让很多想尝试苹果新产品的人也望而却步、犹豫不决起来。
这样的结果,苹果公司有没有预料到呢?用一句很中庸的话来调侃:新事物在最初问世时都是很受争议的。只是综观这次的争议,批判的声音似乎成了主流。
受众的角色是多元化的,因而需求也会多元化。出来什么样的声音都很正常。只是当一种声音成为主流,,这就真的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淡定地说,iPad只是一款苹果的产品。
iPad是一款介于PC机和手机之间的产品
虽然在发布会上乔布斯宣称iPad是一款“具有魔力的革命性”的产品,但显然这款平板电脑更侧重于媒体应用和娱乐方面。无论是电子书、听音乐、浏览网页、读报纸、还是打游戏。所谓的亮点似乎就是这些。笔者猜测,所谓的魔力和革命性,该是由产品倡导起来的生活方式。毕竟iPad不可能一无是处,相对携带便携,价格也很诱人,499美元起价(3G版价格高30%左右),并不贵。还算时尚,放在哪里也很方便。
如果你指望iPad能代替你的电脑,那你注定要失望到底。美国CNET的一位记者在被问到iPad到底是什么样的产品时说道:“这绝对是锁定想买第二台电脑的人。它无法取代笔记本,很适合在家中随意浏览网页。出外旅游的人也能以此取代厚重的杂志、图书和DVD。大致上,我认为很多杀手级的应用尚未出现。” 而《广告时代》也指出价格低廉的iPad将会成为家庭主妇的一个不错的工具来消遣和娱乐。一个家庭有好几个iPad也是可能的。
对于苹果这个品牌,大部分受众太是关注太是狂热。随着每一款产品的不断问世和升级,受众的期望值也随之越来越高。在上一个产品iphone手机大红大紫的时候,大家期望看到更好的产品。但有它作为对比,iPad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精彩和无与伦比。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只能终结在自己的大脑里。有人评论,ipad是iphone的放大版。但如果你能够接受它的产品定位是介于手机和电脑之间的产品,你还会有那么多要求么?
关于iPad这个名字,这个很重要么?很不重要么?重要么?不重要么?……在广告和营销专家眼中,这没什么大不了。WPP集团旗下品牌设计公司(Landor)纽约办公室的董事总经理艾伦?亚当森(Allen Adamson)说:“半年后就没人会记得他们讨厌这个名字了。如果iPad唯一显然的问题只是它的名字,那苹果肯定能大获全胜。”Omnicom Group Inc.旗下品牌设计公司Wolff Olins的首席执行长卡尔?海瑟尔曼(Karl Heiselman)更为直白地说:“就算iPhone当时被命名为iCrap(意为废物),人们也是还是会照买不误。”从营销和品牌的方面来考虑,的确非常有道理。只是平常人,还是会觉得膈应吧。
iPad是一个给出版行业希望的媒体
即使失望的声音很大,有人却对它寄托很大的期望。那就是出版行业。据悉,,由此它与纸媒的合作终于真正得到落实。在原来纸媒与互联网水火不容争天下的日子里,大的门户网站一直扮演着恶棍的角色,但现在会随着纸媒的转型而得到改善。终端媒介是纸媒转型后的命脉,纸媒需要迫切地寻找合作来尽快立足,从而规范网络新闻的状态,甚至改变网络新闻的格局也是很有可能的。iPad算是开了一个头。也许有一天纸媒完全转型成功,人们看报纸时只需要人手一个iPad足矣。媒介整合的时代来临。相信这是苹果绝对想看到的。
上面已经提到,美国记者仁兄推测苹果会陆续推出为iPad量身制作的一系列新的应用程序。如若这位仁兄推断正确的话,那广大的苹果迷们还可以再观望一下,发牢骚的可以暂且闭嘴。至于现在的尴尬状况,据说是其操之过急的结果。
国内的IT媒体则观察到,Ipad里装了拼音输入法,进入中国的时间表虽则未制定,但大方向则不会有变。
附上iPad的广告宣传视频和恶搞视频,供大家欣赏盘点。其实广告视频感觉很不错。关于恶搞的视频,很多人推测是惠普的杰作,很强悍。笔者猜测关于iPad的论战似乎短时间内不会平息,有些众怒难平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