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暨2010电视剧制播年会,昨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去年我国电视剧产量1.1万集、359部,比上年减少约3000集、100部。这是国产电视剧自2000年开始连年攀升后首次出现减产。年会公布的上海地区收视率显示,《潜伏》、《战后之战》、《王贵与安娜》三部题材内容完全不同的电视剧,分获不同频道的收视冠军。产量“滑坡”和选择的“鸡同鸭讲”,两个看似并不积极的形容词,让业内人士看到了电视剧产业需要的冷静,以及内容品质的回归。
向质量竞争转变
从2000年开始,国产电视剧产量猛增,2003年后连年过万集。中国成为全球电视剧产量第一大国,峰值时平均每天生产40集。不过,我国每年能消化的电视剧仅8000集。积压的电视剧年年递增,老片却在不断重播,“四大名著”至今是各家卫视播出频率最高的电视剧。首次数量减产,被业内称为成熟和理性的回归。10年来的这一变化释放出一个信号:国产电视剧由数量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产量负增长,也许是质量的增长。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目前的电视剧产量依旧过盛,只有不到20%的电视剧赚钱,10%左右收支持平,另有70%存在亏损。值得玩味的是收视靠前的并非投资上亿元的大制作,而是红了有一两年的《潜伏》。不到2000万元的投资,带来1000多万元的利润,还捧红了编导姜伟,让孙红雷、姚晨一跃成为一线演员。《潜伏》带给产业的,不应该是追加资本的兴奋,而是一种产业最需要的冷静。业内人士提醒,《潜伏》是一家公司一个导演在一年内制作的唯一一部电视剧,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创作精神,酝酿出了一部精品。
在竞争支点改变的同时,更多平台和创作力量,加入电视剧产业的角力。上海的中国电视剧制播年会,首度邀请视频网络加盟,通过跨平台的对话来探讨电视剧发展走向。而在“制播分离”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选择打造自己的制作队伍,“定制剧”和“独播剧”等概念,也都是去年电视产业的热门话题。华谊兄弟传媒董事长王中军表示,观众的日渐成熟,逼着电视剧进入品质竞争的时代,产量滑坡反而带来更多机会。不管玩什么概念,好剧永远都会吃香,一集依旧能卖到90万到100万元。
要找准观众需求
今年的制播年会并没有像往年一样颁发“品质奖”。这是在去年品质奖空缺后,再次爆出的一个冷门。而根据收视率评出的上海年会上公布的上海地区收视热门,则出现了选择分流,透露出观众多元的个性。一年只有一个类型或者一部电视剧成为话题的局面,成为产业发展的记忆存盘。
上海地区东方卫视、新闻综合频道、电视剧频道的收视排行榜上,位列前三的分别是《潜伏》、《血色迷雾》、《我的兄弟叫顺溜》,《战后之战》、《历史的进程》、《黑玫瑰》,《王贵与安娜》、《北方有佳人》、《媳妇的美好时代》。观众用遥控器作出了不同选择。卫视看的是制作精良、热血沸腾的男性题材;新闻综合看的是最新的大戏;电视剧频道则适合全家一起收看,说的是家长里短的温馨话题。几年来习惯总结说苦情戏、谍战戏、年代戏为一年代表类型剧的评论,在今年的年会上几乎绝迹。按照性别、年龄细分的电视剧市场,渐渐呈现出“内容制衡”,由此产生的话题也在特定人群中和电视剧互动。
业内人士透露,产业分流在几年前就已经萌芽,2005年大家说《亮剑》,2006年家家谈《暗算》。而到了2007年,则有《士兵突击》、《金婚》和《奋斗》3部风格样式迥异的电视剧,在不同的收视群体中成为热门。采用独特的视角,找准部分观众的欣赏需要,不仅影视公司在寻找定位,就连电视台的不同频道也在建立电视剧的风格品牌。用一位与会者的话说,“海外电视剧产业分析,精细到是在客厅看还是在卧室看。如果现在还想用一部戏来南北通吃,或者想搞频道全覆盖,那只能说你对产业不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