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说》等刊名遭质疑 “不通”是缺文化涵养?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669

  最近,《爱尚生活》、《流行阅》、《最小说》等一批刊物以集团军的姿态占领市场,形成强烈的阅读冲击波。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时尚刊名把目标群体锁定在2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以时尚潮流的语言文字书写故事,频繁地碰撞了一些人的文字洁癖以及对语言文字规范的接受底线。一位知名作家在谈及这些杂志的取名时直言:“这些语法都不通的词语搭配,怎么能被随手拿来作杂志的名字?”

  越出位越畅销?

  刊名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一本杂志的销路?越出位的刊名越有市场吗?业内专家对这种现象作出的解释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习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欣赏阅读习惯。有些时尚的话语不能从语言规范的角度去评判,形容词当动词用在语法上是不通的,但在大众接受和理解的层面上是可以明白易懂的。北京一位出版人直言,一些民间流传的流行话语,经过时间的检验,完全可以进入殿堂,留存下来成为大家都接受的语汇。

  对于刊名是否有哗众取宠、迎合读者之嫌,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说,有人认为迎合不好,但产业化一定是先迎合后引导,先得要让读者接受,才能谈及生存与发展。“一本杂志,如果在起名上不符合潮流,根本就没法做到主流。现在出版社定位不同于以前,过去说引导读者,现在的环境是必须得迎合读者。”

  据了解,《最小说》、《漫友》、《漫GIRL》、《流行阅》等杂志,均拥有不俗的销量。其中,《最小说》期销量已超过120万册,《漫友》60万册,是中国最畅销纯文学期刊的10至20倍。《最小说》的畅销,得益于郭敬明在图书市场的巨大号召力,以及其背后强有力的营销团队。于是,后来者无不沿用这一模式——一个成功的青春文学作家,背后都有着一个实力强劲的出版单位。他们的合作在图书出版全面市场化的今天,目的十分明显,那就是奔着经济效益而去,正如黎波所说:“杂志的刊名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谁扛着这面大旗,如果《最小说》杂志的主编是我,而不是郭敬明,刊名再酷、再吸引眼球也没人感兴趣。”

  背离固有的意义

  当下,文学的消费特征已经十分明显,文字的狂欢让阅读成为一种娱乐,这一点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正是出于对文学现状的接受和对文学质变的担忧,一些人才会产生忧虑。文学评论家白烨表示,最早看到《帅作文》的刊名,第一反应就觉得有跟风《最小说》之嫌。他认为这一概念的内涵指向很不清晰,很少有人会用“帅”字来形容一篇作文。他说:“文学概念还是要表现慎重、稳妥的一面,如果都向流行文化无条件倾斜,只能说明文学出版在商业化趋势中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