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付费时代”扑面而来?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180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可以说是免费当道的十年。

  互联网的一个核心关键词“Free”,除了自由外,同样有免费的含义。在数字世界,信息是免费获取的,软件是免费获取的(虽然理论上是要收钱的,但实际生活中怎么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娱乐节目也是免费获取的。长尾理论的鼓吹者克里斯·安德森在2009年又出了一本《免费:商业的未来》力挺“免费经济”,但有一些迹象却显示,小额款项的收费,正在慢慢露头。

  一家名为Pew的美国研究中心近日经过对千余人(包括非互联网用户)的调研后说,有65%的互联网用户曾经为在线内容付费。而也有消息显示,2010年全球虚拟商品交易额73亿美元——虚拟商品都是付费模式的,而且通常都是小额的支付款项。数字世界的发展变得有趣起来,从免费向付费回归能否实现?

  在人们的消费中,价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样的东西,自然越便宜乃至便宜到免费是最好的。更有趣的现象,价格不是唯一的因素。同样的东西,人们可能会对收费高的那家进行支付而不是便宜的那家,道理就在于:方便。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便利店和超市就是非常形象的一种解释。有些便利店甚至开在超市门口,全然不在乎其实超市里的东西比它便宜那么一点点。何故?如果你去超市只买一瓶饮料,你就完全可以明白,便利店是有其存在基础的。

  21世纪的头十年,免费得以大行其道的原因很多,但支付不便应该算得上是原因之一。任何一个人,但凡在网上进行过支付,都能体会到这中间的种种不便。比如说,你看到一篇文章,收费1分钱,我并不以为这是多高的价格门槛,但问题在于,就是付这1分钱,麻烦得要命,而那边厢有搜索引擎帮忙,让我很方便地得以免费获取这篇文章,自然我就不付费了。故而,免费当道,不能仅仅归因于“便宜”,方便,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随着数字世界的不断拓展,支付手段也在前进中,特别是信用卡在数字疆域中的普及。iTunes上有七成的应用是收费的(大部分都是小额收费),但这不妨碍光是苹果就从里面获取了近2亿美元的收入,还不算开发者得到的。

  无论是iTunes账号和信用卡账号的捆绑,使得人们付费变得非常容易,在小额支付面前,某种意义上讲,人们根本就没有付费的意识——这方面,我也得岔开说一句:iTunes上以美元计价,会给很多人一种感觉上的误解:0.99美元?1块钱都不到,那是钱吗?如果标价是6元人民币,大概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了。

  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电子游戏公司EA(电子艺界)也认为,微付费方式才应该是游戏发行商盈利的主要手段,而不是前一阵子很多人都在鼓吹的内置广告模式:“嵌入式广告的盈利很快下降,而微付费的盈利则稳如泰山。”

  在大宗交易面前,人们会很理性地进行反复询价,货比三家,但小额支付上,却是方便为主。但凡一个收费变得极其方便,以至于让人们感觉不到在“付钱”的时候,这样的微付费,就开始蓬勃发展了。而这一态势,基本上将建立在信用卡(或者什么支付工具)和人们使用的平台的无缝接入上。

  然而,这样的微付费,用“崛起”两个字似乎有点过了。或者换一种说法,免费依然在继续地蔓延着,而微付费,说白了,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一种“方便”:这其实可以视为产品之上的某种服务,让你唾手可得。我们或可如是理解:东西本身,会越来越向免费发展,东西之上的服务(包括方便性),请掏钱。未来的世界,也许,真的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