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电视的发展历史来看,电视发轫之初,无不以娱乐节目为本。我国以往的电视教化色彩过浓,久而久之,大众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当前电视节目又掀起娱乐狂欢浪潮,在某种程度上责任丧失,显得庸俗、低劣而暴力。在社会文化的转型期,传媒作为文化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应该承担起一定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电视娱乐节目如果一味强调“教化”职责,有失偏颇;但如果为娱乐而娱乐,一味迎合当下人们的狂欢精神,也不可取。
对电视节目娱乐狂欢的批评:
1.简单迎合观众的快感需求,造成节目格调低俗
当下电视节目对收视率顶礼膜拜,想尽办法吸引观众眼球。媒体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渐渐走上了满足“原始兴趣”的道路。性感美女频频出镜,一些媒体关注的多数是有着强烈本能冲击力的新闻,这种趋势在社会新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采用这种方式选择和加工的信息,一般的受众是难以抗拒其强烈的故事性和冲击力的,这种受众心理也反映了社会对低俗化现象的认可。
2.助长了社会的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之风
娱乐的电视节目尤其是“选秀”节目,调动全民狂欢,给普通人制造了一个“乌托邦”的美梦,产生“一夜成名”的幻想。“超级女声”在开办初期,就曾引发过许多中学生逃课报名的情形。而这些选秀明星真正比拼的是人气与选票,这让人生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年轻人很容易误入歧途,以为成功并不需要艰辛的付出。不少娱乐节目的言论尺度也越来越大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非常媚俗,嘉宾和评委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看点。
3.混淆梦境与现实,颠倒正常的生活秩序,给个人和社会形成新的压力
在娱乐狂欢之下,媒体精心打造出乌托邦的胜景。有的选手在选秀中获得了很好的名次,就据此以为人生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当他们发现生活依然如故时,心里就会有巨大的落差。更有不少参与者在选秀结束之后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一个选秀不成,再去参加其他的选秀节目。娱乐本应该是以不干预现实生活的方式去释放情感、平衡心态的,可它一旦唤起人们狂热的欲望,让人混淆梦想和现实,是非常危险的。还有的节目干脆以表演来代替真实,忽悠大众。当娱乐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就成了对人的讽刺和嘲弄,节目的生存也必将受到挑战。
理性还是感性?“教化”还是“狂欢”?
毋庸置疑,电视节目的娱乐狂欢营造出一种破除了等级观念的虚拟场合,塑造着新的娱乐休闲的概念。但娱乐如果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层面,而缺乏人文精神的思想和智慧,将被大众所抛弃。“教化”还是“狂欢”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问题是我们能否在其中找到一种平衡,在平衡中培育健全的多元价值体系。
1.狂欢而不失理性
在巴赫金的狂欢哲学里,狂欢节是通过亲昵接触、插科打诨、俯就和粗鄙这一系列狂欢式的特殊范畴和形式,体现了几千年来全体民众关于平等和自由的世界感受。这种平等自由精神的背后是一种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因为在等级制中人是不被尊重的,是不自由的,过的是充满痛苦和恐惧的生活。在有些人看来,这些插科打诨、嬉笑和打闹,是情感的宣泄和放纵,充满不着实际的轻浮和浪漫,缺乏一种深刻的理性精神。其实不然,狂欢节正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式,让人们深切地体验到充满理性的狂欢精神,感受到更替和更新的精神,感受到事物的相对性和双重性。
只是在如今,很多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缺失了理性精神,只是一味地遵循弗洛伊德的快感原则。媒体充当了一种“麻醉剂”,弱化着人们的理性思考能力和道德约束能力。大众有一种窥私的欲望和猎奇的心理,这种心理既来自于感官刺激的生理需要,也来自于认知世界的精神需要。如果仅仅关注的是物质层面,而离开了精神品格的支持,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犀利哥”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他早该得到救助,却流浪了十多年,如今备受关注却是因为潮流文化的挖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但媒体的报道自始至终都带有娱乐恶搞的色彩,并借助这一事件的炒作赚到了不少眼球,而少有社会反思和文化批判。公众在媒体的纵容之下狂欢而丧失理性,将可怜之人的痛转化为大众之乐。这种乐只是一种精神的吗啡,过多过滥就会对大众身心造成伤害。
2.在中庸之乐中培育多元文化价值观
娱乐是人的精神需求之一,但人的精神需求又存在多样化。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往往利用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兴趣,通过其强烈的游戏性、宣泄性,以单纯的娱乐满足去吸引大众,以平民化的文化趣味作为唯一的文化趣味。大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便被电视所迎合的“最低的文化需求”所填补。这样,电视节目在市场操纵之下便成为新的霸权文化,以大众的名义施行一种娱乐的一元化专制。
,经由媒体宣扬的观点往往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强的塑造性。随着电视相亲类节目走红的马诺、“凤姐”等人是继“芙蓉姐姐”之后的又一个审丑经典。假如马诺这样的“拜金女”形象和“凤姐”这样的雷人形象出现在小说、电影、电视剧里,可能并不能引起如此的关注。这是因为文学作品是假的,而“真人秀”节目却是“真”的。她们以一种大胆的、犀利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方式让人记住,媒体明知是哗众取宠,却加以配合;大众明知是闹剧,却乐此不疲。电视娱乐的过分膨胀冲击着主流文化价值观,形成另一种娱乐霸权。
其实,中国古代对娱乐早就有智慧的见解。《中庸》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儒家文化对原始中庸思想的理性总结。在现实的电视娱乐中,不应该排斥精英文化,不管浅层的娱乐如何升级,理性快乐和知性快乐才是传媒娱乐所追求的终极目的。只有在中庸之乐中才能有效建构起中国电视多元文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