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取代纸质书成趋势 在华发展存在三难题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342

    京东宣布进军电子书,与出版商以四六或三七比例分成;中文网上书店当当网也同时宣布,将其电子书品种扩充到10万种;豆瓣网推出了“自出版”计划,淘宝网来搀和一下推出了淘花网;新锐企业唐茶只做苹果平台的电子书,也一举闯入了本报去年的年度十佳App;加上在这个领域耕耘已久的盛大文学、中文在线,连上市的报表都做了好几轮,仿佛间,电子书的春天似乎真的要到来了。是时候抛去沉重的纸质书,转向电子阅读了吗?且慢决定,不妨看一下我们为读者准备的三个问题和回答。

  问题1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吗?

  不管情感上多么不愿接受,但这个趋势看来不可避免。

  电子书取代纸质书,是从替代性较高的印刷、发行、销售环节进行,而不太受机器影响的写作、编辑环节,电子书也同样需要,从这点来看,出版业本身也没有抵制电子书的强烈意愿。

  反对这一观点的人,多数从纸质书的阅读体验不可替代出发。但体验再牢固,毕竟与个体密切相关,看看身边的下一代,除了课本之外,他们还有多少时间与纸质书共处呢?更何况,到了他们的下一代,连教科书都可能已被野心勃勃的亚马逊或者苹果占领了。

  问题2现在是转向电子书的时机吗?

  这个问题在美国可能很好回答,毕竟他们有亚马逊。在中国,就很难得出“是”这个回答了。尽管前面我们描述了电子书行业的热闹景象,但是仔细看看,目前主推电子书的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些尚未克服的关键问题。

  主打销售实体书的当当网和京东,在推出电子书方面,即使不质疑其动机,仅看效果,很难说令人满意。当当网电子书频道上线当天,就有网友撰写博客,毫不客气地列举其阅读体验的种种违反人性之处;京东号称移动平台、PC端同时推出阅读终端,但其PDF版本的电子书,内部连最基本的字体设置都付诸阙如。他们的电子书计划,目前看来仍然稍嫌“匆忙”。

  在这个领域深耕已久的盛大文学和中文在线,两家都取得了显著的销售收入和渠道建设成果。他们在电子书销售渠道上较为依赖移动运营商,销售品类上则极为侧重网络小说、流行小说。从阅读的“全品类覆盖”指标来说,这两家电子书商都只能满足人群广大但领域狭窄的部分读者。

  至于这个领域的亚马逊,在谈及何时将他们的王牌电子书Kindle引入中国时,不变的回复总是“我们一直在努力”。

  更为严酷的是,电子书产业的大发展,最终仍取决于出版业的发展,说到底,它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形式转变,却不是雪中送炭的行业救星。管制重重、原创力匮乏、创作与现实被迫脱节的中国出版业,目前尚无足够的动力去推动或配合书籍电子化的浪潮。身处严冬的产业环境,不足以支撑电子书这朵春天的花。

  问题3现在可以用哪些方式读电子书?

  从阅读体验上说,采用电子墨水E-ink技术的电子书是最接近纸张阅读、对用眼健康最有利的阅读方式。功能强大的Kindle则是这种阅读的首选。尽管亚马逊电子书店尚未开进中国,但淘宝上有大量近乎原价的美版Kindle出售。Kindle的众多插件则使它不仅能阅读目前已有的电子书,还可以将网页保存后阅读、用邮件发送待阅读内容,使Kindle越来越趋近类似于iPad的移动阅读终端,而不仅仅是阅读电子出版物。

  盛大的Bambook则在国内建设起了从内容购买、分发到阅读的完整产业链,非常适合追读网络流行小说的群体。但是受制于盛大文学本身定位于流行文学的特色,一些严肃书籍的阅读可能需要读者自行寻找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