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出版协会驻会副理事长李宝中公开表示,支持出版单位在图书上刊发公益广告。这被业内解读为图书广告受到鼓励的积极信号——在“微利”环境下,出版社尝试在图书上刊登广告,或许是一条“自救”之路。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在图书中插入广告只会失去更多读者。
图书登广告获支持
据悉,近期,出版协会与京华傲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建立了项目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图书刊发公益广告提供资金支持,出版单位每刊发一册图书的封底公益广告,将获0.06-0.12元的资金支持。在版协指导下,京华傲博为运营主体,与图书出版单位签订合同。资金筹措、补贴出版单位的印刷成本费用,均由京华傲博负责。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100多家出版社与京华傲博签订广告合同。 “我国图书以前鲜有广告刊登,主要是出版业自我束缚,担心破坏图书整体设计等。在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图书刊发广告已成趋势。 ”李宝中表示。
除了公益广告,京华傲博也在积极帮助出版社开拓商业广告市场。京华傲博第一本刊登广告的图书《我的儿子马友友》已在2月出版,该书在封底植入了梦洁家纺的品牌广告。京华傲博副总经理李翼表示,目前公司重点开拓图书封底广告业务。 “图书的封面、腰封、封二、封三都可刊登广告,但这一形式过于新颖,出版社和广告商知之甚少,所以我们选择从封底开始开拓市场。 ”
开拓市场难度不小
然而,要真正开拓图书广告市场,仍有不小难度。资深出版人李孝国表示,广告商投放广告一般会根据图书的印量和读者群确定,更青睐畅销书作品,而销量过百万的畅销书对广告并不感冒,具有完整艺术设计风格的畅销书并不会为广告费“牺牲”图书的整体装帧。更迫切需要广告收益的是滞销书群体,但它们很难获得广告商青睐。不少读者对图书刊登广告也不买账,认为书的整体美感会被广告破坏。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图书封底广告投放不如杂志广告效果好、易监测,如若广告刊登生硬,更容易造成读者的反感,反而连累图书销量。
“自救”要下功夫
对于传统图书的这一“自救”生机,上海出版协会理事长赵昌平认为:“由于政策和观念问题,我国图书刊登广告一直没有形成专业、系统的模式,这导致如今出版社在刊登广告时面临许多问题。但在图书上刊登广告是大势所趋,对于一些陷入困境、亟需广告收入的出版社确能带来实际帮助。 ”
“自救”也须有道。赵昌平指出:“一方面,市场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和适应图书刊登广告;另一方面,出版社在刊登广告时也要有选择性,并非每本书都适合刊登广告。一些小说书、畅销书可以适当刊登广告,学术类、重大题材类就不适合刊登广告。 ”他建议,图书刊登的广告应尽可能与图书内容相得益彰,广告设计也须精美,不破坏图书的整体设计。 “如何既利用广告获利,又不引致读者反感,还需出版社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