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七年长成参天树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512

  数字出版概念,从诞生到现在不过7年。7年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简单的纸质书本数字化到多媒体出版物,曾经风光无限的电子书阅读器开始沉寂,平板电脑取代电子书阅读器,成为最受欢迎的数字阅读终端。

  从一开始的徘徊观望到如今的积极进入,传统出版社开始觉醒,数字出版的主角不再是缺乏内容的技术公司,而是拥有海量内容且注重数字化转型的各地出版传媒集团。

  在数字阅读日益普及的几年中,政府部门也给予数字出版最大力度的扶持,数字出版相关发展意见接连出台,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更是拔地而起……数字出版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产值飙升

  数字出版一路高歌

  “十一五”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提高和应用普及,国民阅读习惯和环境的明显变化,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在短短几年内产值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统计,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还只有213亿元,2010年则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51亿元,2011年又有大幅增长,达到1377亿元,数字出版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同时,数字出版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将影响力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已经达到38.6%。

  “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已经从‘小学生’成长为‘大学生’。”在日前举办的2012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他还指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数字出版不仅实现了产值收入飞速增长,而且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也日趋完善,数字出版技术日臻完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日益丰富,数字出版赢利模式日渐成熟,数字阅读消费习惯日渐形成。“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时期提升我国软实力的客观要求,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必然选择,。”

,从数字出版最新现状来看,出版业数字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当前数字出版不仅仅表现为产业规模扩大、收入增加,并且有更多跨行业的制作单位、渠道提供商融入数字出版产业之中,形成了数字出版跨行业发展的态势。

  形态多样

  终端参与者渐入佳境

  伴随数字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的推广,数字产品拥有了与纸媒体一样方便的手持式终端。

  经过7年发展,电子书阅读器几经沉浮但依旧在市场上拼杀,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逐渐得到用户认可。

  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力始于2009年,这一年也被称为国内“电子书元年”。当年,亚马逊在美国推出的电子阅读器销售了约50万台Kindle,加速带动了自身网上书店数字化图书的销售。在这一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投身于电子阅读器产业,不仅汉王科技、方正集团、天津津科推出阅读器。易博士、博朗、易迪欧等也推出了各自的电子阅读器。同时,以联想、纽曼、华旗等为代表的一批IT企业也涌入电子阅读器市场,就连经营主业为通信的中国电信运营商也加入进来。

  由于内容资源的匮乏及其他原因,虽然2011年电子书市场进入了一个“冷冬期”,整体销量也不乐观。但大家依然在坚持。“电纸书还是要坚持到底,坚持就是胜利。”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判断,电纸书与平板电脑面对不同的市场区隔,电纸书作为一个品类会长期存在。

  与此同时,由于iPad、iPhone和Kindle的带动,助推了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大幅度增长。随着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阅读的形式正在从依赖于有线网络的在线阅读向依托于无线网络传输的移动阅读转移;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增长,以及新的阅读习惯的不断养成,移动阅读将会越来越受到欢迎。对于终端硬件厂商来说,这也意味着新的巨大商机。

  平台林立

  传统出版社“合纵连横”

  早在2009年,中国就出现了大批由电子书阅读器厂商建立的数字阅读平台。2010年及2011年,数字出版网上投送平台竞争尤为激烈。到目前为止,云中书城、京东商城电子书、淘花网、百度阅读、当当网数字书刊等数字出版平台都已经形成规模。

  电信运营商也看好了数字阅读市场,纷纷进入。2009年3月,中国移动宣布5年内将在浙江投资超过500亿元,承诺两年之内对移动阅读基地投入5000万元,并全力推动手机阅读项目。2010年7月,,在浙江数字阅读基地开展“天翼数字阅读平台”建设。之后,中国移动、,两大行业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

  在非传统出版社发力的同时,传统出版商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出版的产业大势,出版集团数字化万马奔腾的局面正在形成。高等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等一大批名社、出版集团纷纷涉足数字出版。

  伴随新增数字出版平台的不断涌现,原有的投送平台也紧锣密鼓地加强服务升级。一些起步较早的学术出版平台已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数据库营销模式,万方数据将自己的平台更名为“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推出数字出版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给出版者的低门槛、高效率集约化虚拟数字出版环境和可信发行平台。“平台涵盖了从作者出版机构、中间服务商,到信息服务机构到最终读者的全产业机构,将上游和下游全部连接起来,合理的优化产业链各方利益分配。。

  集群初现

  数字基地步入稳定期

  截至2012年,在经过7年竞争与融合之后,具备集群效应的数字化基地也逐渐凸显重要作用。

  2008年,第一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立,之后,杭州、重庆、湖南、天津、江苏等地的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先后获批建立,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达到9家。

  《2011-2012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9家基地共实现营业收入419.71亿元,占数字出版营业收入的30.5%。产业集聚效益明显。

  从各基地的发展战略和重点来看,也实现了由审批起步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阶段性过渡,形成了更为清晰的定位。杭州基地以“一城多园”辐射全市、江苏以“一中心,多园区”辐射全省、上海张江以“延伸园区”辐射虹口及整个上海地区、陕西西安基地则辐射包括河南在内的中原和西北地区,基地空间分布呈现多样化趋势。同时,上海张江的游戏、金融和超算服务、天津和重庆的云计算技术服务、杭州的移动阅读和网游动漫、江苏扬州园区的数字教育(电子书包)和电子书等都彰显了各自的特色,为差异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效果上看,这些基地和园区在引进重点企业、实施重要项目、研发重大技术、开发重点产品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对于产业链的健全完善,起到了有力地促进作用。孙寿山也表示,“事实证明,通过基地建设带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全面发展这一战略部署,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