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广告的梁丰在我后台留言,要我聊这个行业的发展。果真是胖子何苦为难胖子!明明知道我已然不再这个锅里舀饭吃了还让我说,说个屁啊!后来想想人家万一就是爱看我吐槽骂人呢?于是磨叽几天,也就半推半就地从了。所以你们要是看完有所裨益,不要谢我,去谢梁胖子;要是看后想操我大爷,也请去找梁胖子。谢谢。
在中国广告行业就是咨询业,不管你们丫承认不承认,这个行业的玩法是90年代初期以奥美为首的一帮子4A公司在中国确立的。从商业规则、收费模式、团队架构、人员管理等等中国绝大多数的广告公司都是有样学样抄袭4A的,那学得好的,众人赞他一声专业,学得差的,大伙呸他一声傻逼。
90年代初期是个什么年代?那是民营经济方兴未艾的年代。邓爷爷南巡彻底给这帮土豪企业家们吃了颗定心丸,松了绑,老子再也不怕告诉别人我有钱了!老子要做品牌,老子要做百年企业!不要笑,在4A进来之前你知道他们在整什么吗?VI、CI和点子大王包办了中国所有企业的marketing工作,CCTV的标王就是所有企业都想抢占的传播制高点。所以当奥美品牌罗盘出现在他们眼前时,其复杂的架构、严密的逻辑,专业的态度给他们造成的震撼效果可想而知。
而4A们也非常好地利用了这个震撼,第一件事并非是开门做生意,而是出书。什么《奥美的观点》,什么《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什么《蔚蓝诡计》……土豪老板们噼里啪啦买了一堆,扔给市场部门(那会都不见得有),好好看看,国际公司总结的真理。那年月,,我们的企业正在全面向国际企业学习,从管理体系到生产模式,“国际化”这三字绝逼是扔哪儿都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啊。国家化的4A公司赶上了这波浪潮,自然很是风光了一把。所有的领袖都不忘在自己的title上加一个“伟大导师”,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最后念念不忘的,竟然还是诲人不倦那点事。而这个导师的title,4A公司在进入中国之初就很轻松的获得了。
所以那时候几乎所有的本土企业找上4A公司,都是真诚的谦卑的态度,大师啊,求求你快来拯救我们企业吧。所以后来几乎所有4A公司混到一定位置出来的人都有一臭毛病,就是拿着捏着,不好好说话,非要装导师指点一番江山不可,这都是给惯的。当然,不是所有本土企业都能承受4A公司高额的收费,于是在民企最发达的广东地区,本土广告公司们开创性地地弄了个4A协会,你们丫客户不是就想要4A吗?凡加入我们这个协会的就是4A,都是一等一的好公司。
那是个广告公司和甲方的蜜月年代,甲方真诚地认为乙方能为自己解决问题,乙方也真诚地认为自己真能为甲方解决问题,大伙儿其乐融融,欢天喜地地携手并进。
最先发现这里头不对的是地产公司。要知道地产在中国是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外国的经验到中国根本不适用,而我们的开发量一不留神就领先全球了,万科更是全球第一的房企。换句话说,在地产这个行业里头,我们他妈用学谁去?都是人家来学我们。4A公司在过去国外牛逼的成功经验里也压根没有地产这一部分内容,而且就算有,也没法拿来对全球第一房企说事啊,所以这导师也就演不下去了。所以4A公司与地产行业非常谨慎地保持着一个距离,虽然偶然也有一两家公司做过一两单地产生意,但是从过去20年的整体情况来看,4A公司对于地产行业还是敬而远之的。
因为地产是一个极其狭小地域内的红海竞争,每一个地块上建的每一幢房子都不一样,针对不同的竞争者都需要不同的广告战略,而激烈的竞争使得甲方在每一则广告发布出去只关注两个数据,来电和来访,因为来电可以转化为来访,而来访可以转化为成交。而这一切,都与4A公司惯常的工作模式和习惯完全背离,没人会听你慢悠悠地来整品牌,因为整了也没卵用,我们要的是成交!成交!!成交!!!所以长期以来,地产广告人比起普通广告人更苦逼,而普通广告人比起4A广告人更苦逼,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鄙视链条。一头是当导师布道,一头是做牛做马地加班,大不一样。
然后时代进步到了今天。反正我觉得在中国任何企业人一多了都会变成国企,毫无办法。而4A公司在中国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也已然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国企该有的毛病它一样都不缺,而这些毛病当中最要命的就是船大难掉头。传播行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惯常用的电视报纸广播杂志都不好使了,社交媒体时代,人不光成为了信息了接收者,更成了信息源和中继站。而面对这样的变化,过去二十年在传播行业里牛逼的导师4A公司没能给出任何解答,也看不到他们在这上头的任何成绩。反倒是本土金胖子的环时互动这二年在social上头意气风发,牛逼得不可方物(此系软文,金总请记得打钱)。
加之现在崛起的企业,叫什么来着?互联网+,这帮老板跟过去那帮从泥土里成长起来的做制造业加工业的民营企业家们完全不一样,他们大多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英文说得比中文还顺溜,翻墙比你们网管还熟练。而在这些企业的marketing部门里也招收了大量从4A公司出来的职员,没有了信息壁垒带来的溢价,这个导师也不见得还能顺利地导下去了。记得我06年第一次做甲方的时候,一个喷绘颜色出了点问题,广告公司的AE还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徐总,你不懂,咱这个是专色。我当时气就不打一处来,专色是他妈印刷时候油墨调制单独印制,喷绘机上头就RGB,听好了是RGB都不是CMYK,再加上黑色一共四个喷头,你倒是给我聊聊这个专色是怎么朝上喷的?你看,别说导师了,连混事也都越来越不容易了。
现如今,坦白讲,甲方企业对于广告公司的信任感几乎都块消失殆尽了。你能做什么?你养的那票人对于我的生意有帮助吗?能有多大程度上的帮助?品牌塑造?那品牌的考核标准是什么?如果是销量那我们合同跟销量走吗?如果不是那我们的考核标准应该是什么?你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怎样才能信任你?……在这些问题都没解决清楚之前,你还期望一个月收人家40万60万的固定月费,基本上就是扯淡了。要么你降价,降价就更不值钱了。还能潇洒地掏出一年600万800万年费的企业也许还有,但是肯定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三年五年后就块绝迹了,那时候你又怎么办?
要我说,过去4A公司带来的那套生意模式已经到了该更新的时候了。既然演不了导师,就没法再去收人家月费了。别吹牛逼,动不动就要帮人家建个品牌啥的,真有那本事,你怎么不去建一个?钱不是问题啊,商业计划书真靠谱,投钱的人大把大把的。广告人出来自己做品牌的,你听说过有哪几个做得很牛逼的?你要自己都没把握,就别去吹牛逼祸害客户了。
平面做得好就收点平面设计的钱,插画画得好就收点插画的钱,TVC拍得好就收点拍片的钱,过去那种打个包一捆一捆收钱的年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你要真还不甘心,那就好生琢磨一下,你到底敢不敢跟人家企业的销售挂上钩来,要挂那怎么挂钩?完成业绩怎么收钱?超过怎么分钱?完不成又怎么惩罚?对赌协议,对大家都公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去商海里遛遛,要说风险,肯定甲方风险更大,投入都不一样。要这你也不敢,那我就真没辙了,随便开个广告公司拉点关系给点回扣糊弄糊弄就能骗钱的年代已经结束了啊亲。
对于混子们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个不慎就很容易就现了原形。而对于真正有本事的人和广告公司来说,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用你的新的生意模式去打破月费制的大锅饭,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你们过去不是一直都特别看不起什么中原啊世联啊那帮卖房子的土鳖么?不是也一直不服气凭什么他们挣的钱比你们多么?那么,现在也许是个机会能把你从半死不活的月费制里头解脱出来。
胡说八道,切莫当真。和菜头老师说过,相信我,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