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举还是昏招,细数华为、一加等手机品牌的营销套路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20

经过了七月份的发布会云集,八月份的智能手机市场依然不平静,老罗再次抛出锤子手机就是卖情怀的话题,刘作虎也高调悬赏百万找“水牛”,并在微博喊话雷军教育员工。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指向了风声渐近的“小锤子”和已经在前台亮相的一加第二代手机。

从四年前开始,手机厂商的品牌营销便由隐晦而逐渐公开,借助于互联网这个神奇的工具,各家在营销之术上更是各成其道。在互联网上我们看惯了各种营销案例,甚至感到让人作呕。对于活跃在社会化营销第一线的手机厂商来讲,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些经典的明举和昏招。

粉丝营销:虚虚假假真真实实

粉丝经济或许是手机厂商们第一个最“正大光明”的营销把戏。从雷军开始,数不尽的造机者身穿牛仔裤和黑色T恤走上台前,影响也从手机品牌渲染到智能硬件,如今几乎是创业者新品发布会的一个标志。四年过去了,被手机厂商引以为傲的粉丝营销却依然只能用虚虚假假真真实实来概括。

先说“真”的一面,从米粉到花粉到魅友,一群群类似于“果粉”的群体出现在互联网上,有可以交流的网上社区,也有定期举办的线下聚会。就连看起来不怎么接地气的HTC,也把“肠粉”建设的“如火如荼”。当然粉丝的能效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示,比如说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品牌手机在首发时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抢购一空,当小米Note和一加手机线下首发们,果真出现了像果粉们抢购iPhone排起的长队。

但同时也看到了假的一面。笔者曾混迹于多家手机厂商的粉丝社区,在那个发烧友刚刚出现的时代,社区是技术宅交流的天堂,而当这些手机成为大众化品牌之后,社区里出现的多半是吐槽和抹黑。笔者也曾多次参加OPPO粉丝的线下聚会,不过是十多个人一起吃喝玩乐而已,哪来的品牌认同感?我们不得不质疑手机厂商们是如何定义粉丝群体的,难道说我买了支黑人牙膏就成了他们的粉丝了吗?

从现在来看,所谓的粉丝营销其实很简单,几乎没有厂商公布过具体的粉丝数量,除了华为、小米等在粉丝积累上有些收获外,更多的粉丝群体与其是说品牌吸引,倒不如挑明了价格追逐的事实。

借势营销:认同感还是违和感

借势营销无疑是成本最低的营销方式之一,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源源不断的涌现了借势营销的素材。然而在这个借势营销疯狂到令人发指的时代,对手机厂商来讲,必须面临的一个选择是:借势可以,但要认同感还是违和感?

以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申请成功为例,三星及时放出了预先准备好的宣传视频,联想晒出了一张借势宣传自家拍照手机的广告图,无独有偶,努比亚也借助五环“亮”出了大号的手机镜头。荣耀则在微博上发起了#分享中国荣耀#的话题,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把品牌和冬奥会绑在了一起。回头来看,对于已经习惯了借势营销大潮的网友来说,三星、联想等单纯的借势思维,并未给受众留下太深的印象,反而放大了和冬奥会的违和感。这一次,荣耀用特立独行的方式走在了其他手机品牌的前面。

营销的本质是连接用户,借势营销建立在用户已知话题的基础上,简单的宣传海报和创意文案只会让受众感到疲惫,只有让用户参与进来形成认同感才会事半功倍。诚如是,不少手机品牌都在走下坡路,恶意的营销或许会刺激销量的增加,可除了销量还有什么呢?在小米之后,荣耀无疑是最成功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其张而不扬的营销思路值得所有手机品牌学习。

回归原始:如何重拾明星代言

不管是粉丝营销还是借势营销,更多的集中在互联网上,而随着国产手机竞争的白热化,不少互联网手机品牌拾起了传统手机品牌的营销利器——明星代言。

其实在传统的社会化营销上最敏感的莫过于OPPO和vivo,在去年11月份二者就分别以4亿和3.5亿的价格买下了《偶像来了》和《快乐大本营》的冠名权,各类真人秀节目也是屡见二者的身影。OPPO和vivo销量的核心来自于线下渠道,在电视广告和明星代言上的大手笔也就不难理解,但相对小白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该如何借力明星代言,或许结果会有一个高低上下之分

明星代言从一定程度上将属于粉丝经济,互联网手机品牌并没有借鉴OPPO、vivo在电视广告上砸钱的经验,除了借助明星效应在其粉丝群体中最大程度的进行品牌扩散,明星对其品牌印象和受众的影响应成为手机厂商考虑的主要因素。从目前来看,荣耀选择了陈坤、联想找来了范冰冰,就连一加这个小众品牌也选择了韩寒作为代言人。

总的来说,越符合品牌定位的明星代言,粉丝经济越明显。比如说荣耀看中了陈坤这些年在公益事业上的行动,以及勇敢做自己的特质,当然也有些品牌纯粹看上了明星的娱乐性质。在代言人的选择上各家已经为自己划定了分数。

当然手机厂商社会化营销的手段还有很多,在此不作一一赘述。营销的目的无外乎品牌传播,营销的本质在于提升竞争力。但品牌营销不是骗子的一种手段,无论是何种方式请忠于本心忠于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