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佳佳被骂,邀你围观“90后用户”走下神坛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359

现在的噱头和传播,搞的“90后”这个词就像“癌症”一样,70后、80后不是被后浪拍死的,而是被吓死的。

这里面,有马佳佳的功劳,也有余佳文的功劳,更有形形色色的90后网红和包装公司的功劳。

我们怕这些90后,他们手里拿着收割80后的利刃。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脑袋里面装的全是互联网思维,掌握着现代各种消费品购买的生杀大权,而我们却还在转型当中被自己颠覆死。

我们听到了很多可怕的词,什么90后不结婚、90后在大学就很迷茫所以都要去创业啦、不去讨好90后用户就会死……

所以,当马佳佳说完“90后绝对不买房”之后,万科等一票房地产大腕傻了,像链家这类房地产O2O、房产综合信息网站,也同样不敢直视自己悲惨的未来。

在这种环境下,80后无限恐慌。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一个泡沫,一捅就破:看马佳佳的PPT,惨不忍睹;对90后的炒作,让人发狂。

你看到的一切,都不是完全真实的。14日晚,鸡血君在朋友圈临时召集了50名90后的朋友,组成微信群,进行调研。他们处于各行业基础岗位,有北上广,有三四线城市,更有人求学国外。我问了他们10个问题,得到了将近4000多条聊天记录。

情况如何?面对90后群体,如何拯救被马佳佳“乌鸦嘴”后的地产行业?

1、国人的妖魔化能力+作祟的传播
80后的青春期是带着标签走过的,说起80后就像说起了韩寒。
90后也一样。一旦一代人中的某几个人,有了什么风吹草动,就会马上被集体标签化:曾经,90后是脑残、非主流,现在又成了创业达人、不婚主义

在新媒体时代,大家的营销敏感度都特别高,但也抵不过有些事,说多了就成了真的;有些人,越亮相就感觉越牛X;有些文章,越夸大就越有狗血新闻性。
余佳文一会要用1亿元犒赏员工,一会又食言了,你信哪个?
马佳佳一会代言90后,一会又要退出公众视线,你信哪个?

鸡血君调研的第一题就是:
“你们认为,哪个人物能够代表90后?或者,你认为90后不应该有什么代言人。”
除了3个说余佳文,1个说马佳佳的,其他人都认为:不应该有代言人,每个90后都有自己的个性

追问对马佳佳的印象,90后们非常理性:“没感觉,还好吧,每个人成功都有原因,但是她一个人代表不了所有人。”甚至还有人说,不认识余佳文,也不认识马佳佳。
的确,90后正在逐渐成为主流消费群体,所以就被搞成这样:缺乏偶像,那就包装偶像;没有代言人,就让某些人戴光环披云彩横空出世
正是因为感觉挥拳打不到实物,所以才需要一个实体人物展现在眼前,被吹捧、被黑、被吐槽、被骂,他们演的很卖力,我们投入的很真实,这场戏很叫座。最后,你的商品满足了一个会表演的代言人,却没有满足真实的用户群体。

如此这般,地产行业怎么翻身呢:
(1)势均力敌,才有赢的可能。同样找网红找噱头,也搞个PPT,拉支持团,利刃反击,弄不死他。
简单、粗暴,而且有人已经这样做了。对,就像奇葩说的花希这样,撕逼马佳佳,登上热门话题,把“不具代表性”的代言人拉下神坛。

(2)给自己的活动,去除用户的标签化;让产品展示多元化、个性化。比如逆向思维,给自己的楼盘打上各种标签,让90后去选择;又或者以同一个折扣,面向各种不同定位的楼盘,用不变应万变。

2、满满槽点的宣讲内容
马佳佳那篇横扫房地产企业“90后用户饥饿”的艳黄嫩粉PPT,乍一看着实惊艳。鸡血君初入社会,也做了几年的房地产策划&文案,很少对一帮煤老板式的房企做这样的PPT。
但是,青春靓丽也掩盖不了槽点。比如说:
(1)用部分代指全部:90后都处在高马斯洛需求层次?还是要看家庭情况和所处环境!

(2)假装苦逼:认为90后在阶层板结下,有梦想也无法实现,只能靠拼爹。难道只有鸡血君一个人看到大多数的90后在拼胆识拼能力么……

(3)前后矛盾:既说90后是极具个性的群体,又给出“90后不买房都租房”的绝对结论。

对市场来说,没有绝对化的结论。而对地产行业来说,个性化的群体,是懂得自己的需求流向的。
不差钱又崇尚享乐主义的,就带他看看别野吧;不愿意因花钱买房而可能降低生活品质的,会自行找到精装修的青年公寓;热爱普通生活的,给他配套完善的生活小区即可。
虽然不干地产很多年,但我不认为固有的地产行业现状就需要破除和打碎,而是针对90后的口味进行调整。

(1)产品的工匠化和情怀化:
房子本来就是批量生产的,万科也做不到一房一世界,说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年,实际上还有大部分房企是没做到的;随着互联网情怀泛滥,做有逼格的产品变得越来越重要。
说故事、打广告,没问题,但没有一个能持续给出话题和内容的产品,就等着在社交媒体上被黑被吐槽吧。也许有一天,还会登上B站受到90后弹幕骂你的巡礼。

(2)真正走心的增值服务:
嗯,先把你们被骂很多年的物业管理公司解决一下吧。看了一些关于地产增值服务的宣传内容,关于配套大部分在树立制高点,打造假大虚空。
但也没必要像马佳佳说的,满小区都是O2O,连鸭店都有,来个大姨妈都有人上门送姨妈套餐。人的需求是多样的,人对隐私的开放程度也有区别,据说某地产公司尝试用先进的门禁系统,实现和大型商超的O2O落地,满足需求、技术化、强执行,我觉得这样才可行。

(3)多样化的语言系统:
在昨天的调研当中,90后把70后形容成了老干肉和僵尸。所以,一大堆60、70后房企高层在讲情怀,很容易变成自嗨。
不如玩玩他们喜欢的APP,多一些90后能接受的表达方式,不要热门话题、网络词语一问三不知。

既然自己是一个高价、低频的产品,互联网+步伐艰辛,不如玩玩跨界、寻找风口,比如链家在99全民抢房节上,携手滴滴打车,给看房者提供免费的看房专车。

3、不说人话说梦话
在马佳佳“90后不买房”的PPT中,还提出90后不结婚。后来,在爱奇艺与小马加鞭出品的《一个高端的节目》之《90后有必要结婚吗?》,马佳佳再次通过所谓的节目“街头访谈”,“验证”自己的言论。

鸡血君认为,此处可以植入一款安全套广告。国民老公王思聪告诉过我们:“你以为真人秀是真的啊”,所以“街头访谈”也基本上是有台词的,加上马佳佳的圈子一般不食普通人家烟火,所以显得说出来的话、输出的内容,很像白日做梦。
麻烦请用现实场景说人话,鸡血君就不啰嗦了,看看昨天各位接地气的90后,主要的答案是:
(1)90后会结婚吗?

(2)90后会买房吗?

(3)90后买房最看重什么?

这么看来,马佳佳的PPT不仅片面,而且在粉饰各种原因:单身狗,非要说不想结婚;父母终于卸下抚养重担,非要说自己更自由;明明是打一炮换一个地方,非要说标榜新贵住酒店。这一切不是空穴来风,链家99抢房节的后台用户,全是这样的90后。只要够便宜,装逼立刻露出马脚。

4、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按照马佳佳的思路,谷歌这种公司,应该全是老干肉了,他们根本不懂90后,也应该像房企一样,放弃本职,另辟蹊径。
但是,马佳佳说的创意与社交等等,这些概念式的东西,Google已经在做了。Google对“创意精英”的定义,正如目前90后在互联网时代的状态:

也就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是谁的提法就是最新的,传统一定是要被打破的。
关于90后,一切不过是基于时代变革中的年龄恐慌,那年轻来说事,没意思。70后、80后、90后,年龄阶段不同,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所做的事情自然不同。
大家都被卷入了互联网时代的洪流中,只是适应程度不同,了解程度不同,认识程度不同,并无鸿沟需要跨越。
鸡血君的手机上,学习类软件居多,而90后呢?有道云笔记、知乎、红点……大家都在求知。谁都没有迅雷不及掩耳盗铃,所有的东西,来自于代言人的夸张、群体的妖魔化、对现实的误读。

既然没有新鲜事,房地产行业也一样。80后的房,大部分是父母交的首付。90后呢?大多还不是60后在掏钱?社交广告可以陌陌一些,销售文案多点成熟吧。
如果,要传播“给90后居住的房子”,可以卖产品之外,多说一些解决方案:我们不给你定义人生、束缚住所,我们给你一种可能性。这是一个彩蛋,等你到了那个人生阶段,就会判断出,你现在的选择是绝对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