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吧!营销软件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312

1962年,一位以色列农民给庄稼浇水,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水在同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农药最有效的办法。这彻底改变了以色列农业。从大水漫灌升级至精准滴灌,以色列农业的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量却翻了5番。

这个故事可以看做是近几年来营销行业发展的缩影。过去大众传播时代,营销人员对广大消费者采取的方式就是“大水漫灌”式策略。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使得营销工作者开始思考,在新的时代该怎么做营销?是否也能实现对于用户的精准滴灌?

滴灌的重点,在于能够低成本建立直达每一株植物的可控管道。过去,因为成本问题,只有汽车、房地产和高尔夫这种高附加值品牌有可能建立营销直达消费者的管道。现在,移动互联网带来了“连接”,这意味着每个品牌都有机会与每一位消费者互动。越来越多的营销部门可以实现“精准滴灌”。

营销软件能帮你做到的

想要做到“精准滴灌”,这就意味着营销工作需要从传统的面向群体行为变为面向一个一个的个体。而海量个体信息则需要借助工具来处理,营销软件在此时应运而生。

1 认识阶段,海量用户身份积累

传统的客户资料收集、整理、更新,意味着巨大的人力成本。只有高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客户才能用得起。例如最为关键的客户识别方式,有的采取电话号码进行识别(呼叫中心)、有的采取会员卡号进行识别(餐饮行业)、有的则采用身份证件号码(航空公司、金融机构),或者是这几种的组合。

对于汽车4S店而言,它可以记录10万消费者的身份资料,因为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和后续商业活动支持这样操作。但是,对于连锁超市,卖掉10万瓶饮料也不知道其用户是谁。

移动互联网让手机成为人的器官之一。对于品牌主来说,你可以通过一部手机锁定并识别一个用户,粉丝经济、一对一服务和个性化都依赖于此。微信、微博、淘宝、支付宝、美团、大众点评、糯米这些APP都有亿万注册用户,而且都可以为合作企业带来海量级用户。网络身份成为识别海量消费者的门槛较低的身份识别方式。

过去十几年,我去超市过千次也没有一家超市知道我是谁。最近,我在楼下便利店开始使用支付宝付款,很快就被支付宝引导关注了这家便利店的帐号。从此我每次购物他都知道我是谁。虽然只是网络身份而不是真实身份证,但是这已经可以让他“认识”我了。毕竟,人与人交朋友,你也并不都知道所有朋友的身份证信息。

2 了解阶段,海量场景数据积累

面向大众传统营销行为的范式是基于电视、广播、平媒等大众媒体进行运作,其效果是广播式、单向的。营销人员很难精准知道具体受众是哪些,只能靠抽样调研进行分析。广告在里面,用户在外面。

移动时代,用户行为越来越数字化。在其身份被识别出来之后,即可进行长期、持续地积累,与自身商业行为结合成用户画像,指导后续营销活动。广告与用户随时随地同在。

移动营销时代,消费者越来越多消费活动与手机结合。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用户除了可以获得其点击、浏览、下单轨迹以外,还可以借助移动设备传感器,获得其位置信息;可以与其他传感器结合,获得其他类型数据;更可以与手机支付结合,了解其实时交易数据。用户画像变得更完整细致。

3 互动阶段,海量及时沟通管道

认识、了解后要进行互动、保持联系,才能获得良好效果。传统的CRM系统与客户互动的方式主要是电话、电子邮件。电话成本高,并且能够触及到的用户数量也非常有限,还有各种延误状况。保险公司、房产中介的电话营销常常为人诟病就是例子。而电子邮件在时效性、互动方面依旧不够令人满意,更不要说在中国这样一个电子邮件并不流行的环境中使用。

相比之前,移动营销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低成本、高速度、高并发。微信、微博、支付宝……都允许企业与其粉丝进行直接一对一地沟通,并且提供了支付、卡券、抽奖、电商等工具帮助企业与消费者实现更加深入的商业活动。

营销人员角色转变

软件帮助营销工作者解决了许多原本头疼的问题。那么它会给营销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带来哪些变化呢?会如同工业机器人在流水线的引入导致有人为此失业吗?

如此担忧大可不必。营销软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它目前还不是一个来抢走营销人员工作的智能机器人,而只是帮助营销人员日常工作的机器手。当软件开始大行其道在市场营销工作发挥作用时,营销人员的角色也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

以超市为例,以往营销人员的日常工作可能是规划营销战役、规划店内外的宣传材料和广告资源的购买、以及用户抽样调查。未来,随着微信、支付宝与业务紧密结合,营销人员的工作重点会逐步从线下转到线上。日常工作可能是实时分析到店消费者的流量变化、探索天气因素对于交易量的影响、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消费者的交易偏好、实时调整促销政策……

数字化的改造,会让营销越来越从一门偏艺术化的工作,变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软件的引入,帮助营销工作者减少日常重复性劳动(例如做数据报表),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海量消费者精准服务的工作方面,例如用户行为模式分析、用户需求预测、自动化营销规则。

此前的营销工作者,更多的身份是活动策划、文案、会展、竞争情报分析……几个角色的结合,而未来则是以上再加上社交数据分析、自动营销规则制定、语义分析训练这些角色。协同发挥左脑+右脑的优势,让艺术与技术共同支持营销。

一个时代之所以伟大,就是它可以带来更多可能。当今时代的红利之一就是越来越精准的营销滴灌系统正在由营销软件来实现,取代了营销人员原有繁琐重复的劳动。然而新的矛盾取代了旧矛盾,如今一个营销工作者要有创意、要善文案、要懂数据、还要会软件。

谁能追求到新时代用户的心?又一轮马拉松,才刚刚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