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家庭》The JONESES(2010)
豆瓣评分:6.9
看完这部电影,你会发现《深夜食堂》里的老坛酸菜牛肉面、《欢乐颂》里的良品铺子,这些哪还值得在网上评论一番,最多算得上是低配版,什么装备都没有,让广告痕迹展露无疑!
中文名翻译成《模范家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一家人的生活就是几乎所有人向往的完美生活,帅气高大的老公、性感漂亮无皱纹的老婆,还有两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老公的生活就是休闲玩乐,老婆的生活就是做美容、开party,顺便挎着名牌包包到处走走,两个孩子用的都是最先进的电子设备···一时间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成了小镇上很多人的模仿对象,JONESES一家买什么他们就买什么,JONESES一家用什么他们就用什么。
你是不是想问他们的钱从哪来?
赞助+广告费啊!实际上,,JONESES一家只是广告公司特意安排的“一家人”,这一家人就是人们身边行走的广告牌,而且是常年在线!他们来到这个小镇就是为了带动这个小镇对奢侈品的消费欲望,他们每天可是要看销量调整销售策略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比如老婆的“目标”就是当地的女主人,刺激她们购买美容产品。简直是毫无痕迹的口碑传播!
天才一族 Crazy People (1990)
豆瓣评分:8.0
很多人都会对牛逼的创意人有个这样的看法:创意人就和艺术家一样,越特立独行、越怪异,做出的创意就越牛逼。
《天才一族》这部电影就是从这个角度发展的:安·莫瑞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文案,但因为他写出的文案都很平淡,规规矩矩的,所以被公司送到了精神病医院“找灵感”。但没想到的是他那些规规矩矩的文案却大受欢迎,后来安·莫瑞开始和精神病医院里的病人合作写文案,比如他们为美联航创作的文案是:“乘坐美联航空公司的飞机,大部分乘客都能活着回去。” (What?大部分?这个文案真是神预言,那个被打的医生可不就差点没活着回去吗)
广告先生失忆录 And Now a Word from Our Sponsor (2012)
豆瓣评分:暂无评分
广告行业和“苦逼”这个字是脱离不了关系的,大多数能在广告行业做下去的人一定是对广告怀有极大热忱,这当然是好事,但也不一定···
比如这部电影里说到的这位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CEO艾丹,他对广告行业的热爱可能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不然也不会在一次昏倒后,醒来满口都在讲广告slogan,而且只会讲slogan。(哈哈,说到这,必须要提醒一下,这部每句台词都可能是植入哦,老坛酸菜弱爆了!
广告之王How to Get Ahead in Advertising (1989)
豆瓣评分:7.4
这里还有一部被广告“逼疯”的电影,这部电影被归为奇幻片,看完也只是配得上这个分类了。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精神不太稳定的广告人Denis Dimbleby Bagley,在为一个祛痘品牌做广告时因想不到创意而遭到精神打击,他因为过度焦虑而患上了焦躁症。随后,他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巨大且奇怪的疖子,而且这个奇怪的疖子开始长出眼睛和嘴巴并会说话···(是够玄幻的吧)
所以,How to Get Ahead in Advertising这个名字其实是个双关语,一方面是指在广告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就真的是Get A head,长出了一个脑袋。
疯人疯语 The Crazy Ones
豆瓣评分:7.8
《疯人疯语》可能很多人都看过,这是一部由罗宾·威廉姆斯主演的美剧,也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这部美剧我记忆最深的一个情节就是创意和数据的碰撞,罗宾·威廉姆斯的广告公司新聘用了一位高级数据分析专家,但作为老一代创意人的罗宾·威廉姆斯无法理解用数据来做创意,所以他们就在内部举行了一次比稿,最终数据分析专家赢了,从而获得了为皇家凯蒂猫食做广告的机会。
这部美剧中有很多对广告行业的洞察,它会以夸张的方式变现出来,比如客户部和创意部之间的“撕逼”大战。《疯人疯语》中有一集讲述的是公司一年一度的垒球比赛,对阵双方是客户部和创意部,最终输掉的一方会有一个人离开公司(这玩的也是挺大的啊)。
片子就不放了,国内的视频网站就可以搜到。
比稿 The Pitch(2012)
豆瓣评分:8.4
看名字就一股硝烟味
“比稿”应该是大多数广告人最痛恨的了吧,比稿中的槽点永远都吐不完!这部《比稿》其实是一部竞赛类的纪录片,就是真真实实、实实在在记录了美国广告公司比稿的过程。
这个AMC自制影片在简介中就写着:全程紧张刺激、前所未有!
每周一个Brief,每周一次比稿,只有7天的准备时间,然后进行比稿。两家广告公司可谓是“打”得你死我活,毕竟都是钱啊!里面还展示了这些美国顶尖广告公司的脑暴、合作、加班、甚至是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