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KOL(关键意见领袖)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365

上一期的年度预测里面讲了一点网红经济,今天讲讲《如何成为一名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圈层红人。

KOL和人们俗称的网红还是有些区别的。简单来说,KOL是在其领域有号召力,影响力,和相当公信力的帐号,这一类帐号可以是真实的三次元名人,也可以二次元形象,甚至就是一个兴趣,一种爱好。判定标准有三点

1、圈层专业知识

2、稳定而有见地的内容

3、兴趣或天赋

比如:

时尚圈的石榴婆报告、yangfanjame。

电影圈的毒舌电影,桃桃淘电影。

娱乐八卦圈的关爱八卦成长协会、风和日丽等等等帐号。

情感生活圈的深夜发媸、咪蒙、胡辛束。

幽默笑话圈的papi酱、薛之谦。

他们在其领域范围内都是呼风唤雨的角色。当然广告收入也是十分惊人。

接下来进入正文,有很多去年别人讲过的大道理我就不赘述了,比如:选择明确的圈层不要摇摆,坚持不懈的更新,善于迎合读者口味什么的,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废话。我讲一些别的废话。

首先要了解几件事

1、并不是你开了一个公众号,就是KOL了


小时候,我们家楼下有个老中医,方圆5公里都爱找他看各种日常疑难杂症,他说什么大家都信,有一段时间流感,他让大家喝水都必须泡橘子皮,一传十,十传百,无论去谁家串门,茶缸里都是标准的橘子皮泡水。他一辈子也没开过公号,但在这方圆5公里之内,他算是一个健康养生圈的线下KOL。

同样的道理,有些类似城市吃喝玩乐帐号,开号早,推广做的好,粉丝瞬间几百万,结果呢,推荐的餐厅不好吃,安利的游乐场不好玩,时间一长,大家都不怎么想打开了。反观企鹅吃喝指南这样的帐号,写一篇鳗鱼饭,要吃遍全上海的日本餐厅,还要讲解非常专业的鳗鱼知识,关东关西的区别都说的清清楚楚,这样的文章,先不说一定有10万+的阅读量,就文章的生存周期,都是按“年”计算的,绝不同于跟风追热点的眼球文。

公众号运营的好的,未必真的是圈层KOL。

但真正的圈层KOL,公众号质量一定好。

2、公众号人格化是本质


公众号本身就是运营者的性格投射,每当我看到这一类文章标题比如:《水果应该这么吃,以前都不知道,亏死!》《今夜凌晨哈尔滨传来一组照片,惊呆了》《央视都报道了,微信红包的危害这么大,快看吧,马上要被删了》。

我就在想,这和几年以前《这样一篇文章,是中国人就转!》,《看过之后,男人沉默了,女人流泪了》《今天是观音菩萨显灵的日子,转出去,一家平安一年》写这类文章的小编,应该是同一批人,或者,是他们培养的下一代。

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毕竟他们写的文章,普通老百姓更容易看懂,就像凤凰传奇的歌更容易传唱一样。但我只是觉得,通过这样一惊一乍的标题,建立起来的KOL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当读者走进这样的公号时,感觉这小编瞬间扭头,能嗷的一嗓子蹦起来!老高了。

有些前身是国内著名杂志社,转型之后开的公众号,运营很久了,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每篇文章也相当的精致,从明星独家图片,到前沿采访录,从名气颇大的主笔,到行云流水的文字。但就是没人看,阅读量始终就是半死不活的样子,还不如跑出去单干的几个编辑做的号名气大。这种质量做上去了,但影响力没上去的号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很多,但人格化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点。

人格化说俗一点就是个性鲜明,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官媒转型之后,始终干不过一些所谓野路子的KOL。

人格化做的好的KOL,有相当清楚的运营者形象,他们的叙事方式或者写作语气都有非常独特的一面。比如深夜发媸的徐老师,一个闷骚系美女。比如利维坦,一个喜欢生僻知识的怪咖。比如顾爷,甚至专门画了一个自己的头像,口头禅是:广告做完了,我会死远点儿的。而yangfanjame更极端,每次开场都有一种:“与那些时尚圈的作逼血战到底”的气势。

一旦人格化形成了,沟通就会出现,也就回归到了社交媒体的本质,KOL和读者都会有个身份,比如关八的小老婆们,比如一条特立独行的广告的圆粉,科科。

3、理想主义是KOL的起点


别以为我在扯犊子,绝大部分KOL在开号的时候,并不是冲着钱去的。高尔基说过:文学的堕落,源于作家的职业化。同理,如果你是把做KOL作为谋生手段的话,你会发现竞争对手特别多,压力特别大,接广告特别费劲,每天都面对涨粉,找新话题,保持热度等各种困难,美其名曰:偶像包袱。

但如果你的心态是:我就是喜欢写这个,有没有人看无所谓啊。那你很快发现,创作的自由空间来了,灵感来了,写作动力十足,比如我认识的风和日丽,他可以三天不出门,一直写《甄嬛传》,翻来覆去写,挖很多剧中梗,剧外梗,梗中梗,越写越高兴,他母亲都以为他得抑郁症了,硬拖着他出门散步。

有很多日更一拖三甚至一拖四的KOL号,你以为是一个团队写的,实际上可能就一个人,还有可能是兼职。有很多几天才更一下的号,文章质量还不咋地,其实背后,可能蹲了不少领工资的。所以为什么大部分品牌的帐号都写不好,做了100多年的汽车,做了几代人的披萨,可还是成为不了一个KOL,因为运营者并不是真心热爱,只是在打工。

把职业上升为爱好,你才有机会成为像匠人一样的KOL。

4、寻找属于你的天赋

天赋我要重点谈下

有人又说了,我特别爱写啊,可就是不红啊。我记得有个段子说:学霸和学神的区别在于:学霸每天学习18个小时,睡4个小时;学神每天吃喝玩乐睡24个小时,考试前看看书4个小时。好让人绝望嘛,但事实就是这样,人生而不平等。

你爱唱歌,也许你比王菲努力一万倍,但始终就是个酒吧驻唱歌手,出不了头。不是努力的问题,而是使劲使错了方向,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上帝赐予了每个人一项天赋,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它。

大部分人穷尽半生所谓“寻找自我”,也许就是找到自己的天赋。我认识一个姑娘,她家是世代卖小面的,父母的小面店每天都是排长队,她从来没学过做菜,可来北京第一天,随手烧了四个菜,合租的几个女孩子一口下去顿时觉得好吃到炸裂,跟捡到宝一样,一年没出去吃饭,天天买菜回来眼巴巴的等她下班做饭。可她呢,超级不喜欢做饭,就喜欢混演艺圈,和明星呆在一起,做化妆师,做服装道具,可我说实话,她给演员打扮的水平,不能说丑,但却毫无特色。我估计过几年,她还是要回去做技惊四座的小面。

你个子高,长得帅,就去做模特。你喜欢打扮,擅长裁剪,就去做裁缝。你逻辑思维好,缺乏想象力,就去做财务不要做创意。放大自己擅长的,摒弃自己不擅长的,这就是判定天赋最最简单的方法。不要忤逆自己的初期设定,不要妄图全面发展,那种只会全面平庸。

中国有一种奇怪的风气,就是人总喜欢做自己不擅长的东西,美其名曰挑战自己,比如我是歌手,非要韩国人唱中国歌,唱抒情的必须吼摇滚,唱流行的必须来首戏曲,我觉得简直神经病。能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已经很难得了,干嘛作贱自己啊。

大部分人,也许穷尽一生也难发现自己的天赋,而发现自己天赋的人,也许生不逢时,也许肆意挥霍,总之,善用天赋,并且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少之又少。

如果你想做一名KOL,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有隐藏天赋,那么先问问自己,如果哪天微信倒了,我还会去其他平台重新开始吗?无论经历时代变迁或者科技发展,我始终对这一行真爱如初吗? 不管平静或是忙碌,竞争对手多还是少,更新多频繁,我始终能毫无心理压力的完成吗?

我以前天天打街机的一个老板,儿子就偶尔帮着看店,后来老板退休了儿子接手,他就卖盘卖次世代卖xbox,什么游戏到他手里一把就通了,解码刷机什么的轻车熟路。连日文和英文都是打游戏学的。后来听说出国,居然去了暴雪!想想也是奇迹。他对游戏的热爱一点都不澎湃,反而平静就像游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无论街机退市的时代穷的叮当,还是后来挣得盆满钵满,他的心理状态一直波澜不惊。

5、关键时刻发声


Key这个英文单词,被翻译成了关键,既然是关键,那就是事件节点或者重大行业新闻袭来的时候,你要站出来说话啊!

关键发声这跟追热点是两回事,现在出个热点是这行的不是这行的都要追,于是就形成了卖快餐的追引力波,卖套套的追奥斯卡,卖家具的追两会,这种不叫关键时刻发声,这种叫起风了我也跟着吹。

有些平时叫嚣的很厉害的圈层网红,突然在某个热点事件面前哑火了,比如前一段时间携程百度出事,互联网圈跳出来说话的KOL屈指可数。不用说大家也明白:利益相关。

我觉得毒舌电影做的比较好,有些发行方请他看了点映,他觉得不好,还是会写不好,不会硬掰说特别好看,作为一个圈层KOL,这是起码的底线。可这条底线,大部分KOL时常失守。究其原因,就是广告模式导致的。你想替一个圈层的人民发声,你必须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一己私利。

好了写太长了。

这以上五步,只是一些三观正确的废话,帮不到你任何做KOL的实际功效,但,只要你持续的看更多这一类的废话,也许你有一天就顿悟了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