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样的话题效应,超过中国篮球传奇人物姚明退役。不免让人好奇,为什么科比在中国火得如此不讲道理?小编琢磨着有以下原因:
NBA在中国普及,让科比有“东风”可借
“东风”有多重要,来看看杜牧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毫不夸张地说,科比能被中国球迷所熟知,前提就是NBA进入国人视野。
NBA球星无数,比如上古大神乔治麦肯、张伯伦、拉塞尔等都是传奇,但由于他们活跃的年代,NBA和中国还相隔太平洋,也就无法在中国球迷中曝光。
而科比1996年在NBA赛场上亮相时,NBA已经进入中国10个年头。此后,王治郅和姚明先后亮相NBA,正式拉近NBA与国人的距离。资料显示,在2002-03赛季,中国共有创纪录的14家电视台为国内球迷提供广泛的NBA报导。
因此,NBA在中国推广普及速度加快,科比依靠精湛的球技得以在国内球迷群体中大量曝光。然后,国内篮球产业市场价值凸显,受众消费习惯养成,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否则,为什么被奉为神一样存在的乔丹,没有在中国获得如此大的关注?
个人品牌内涵突出“拼搏”,契合国人价值理念
耐克致敬科比最新广告片《别爱我,恨我》
精湛的球技和亮眼的数据,是科比呈现给中国受众的最直接标签。而它所展示出来的品质特性,则是让受众由普通观众转化为重视拥趸的根本所在。
因此,不能不提科比的情感营销技巧——传达以勤奋来获取成功的价值观。
有人曾经这样问科比,你为何如此成功。科比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每天凌晨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这句话,完美诠释了科比为何能坚持20个赛季,取得5个总冠军,单场砍下81分的奥秘,也是科比所信奉的成功哲学。即真正的天才,皆出自于勤奋,而当天才比普通人更加勤奋时,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科比的成功之道,正是每天都发生在中国受众身边的真实案例。因此,科比就等同于勤奋,在受众心中有很高的辨识度。如果把科比看作品牌,那么他的品牌理念,和中国受众的价值观一脉相承。如此一来,受众对科比的好感度自然不会差。
参加商业活动,名利双收
科比的任何一次中国行,都能吸引万千粉丝,形成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的壮观场面。比如
作为赞助商,耐克看重的就是科比自带超级流量的品牌属性,并在线下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耐克将2014年夏天的NBA球星中国行做成了一场名为“打出名堂”(Rise)的篮球真人秀,最终#打出名堂#这一话题在新浪微博平台上的阅读人次达到4.4亿,参与讨论人次达到9.4万,而在其官方合作视频网站腾讯视频上,“打出名堂”前三期节目的总播放量达到878万次。
除了专注于体育事业,科比也有跨界商业合作的不俗成绩。比如,2012年9月,科比与巴萨球星梅西合拍了土耳其航空的电视广告。2013年,科比正式出任联想智能手机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代言人。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科比与赞助商合作,凭借的是自身高人气的品牌效应。赞助商借助科比的品牌效应,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反过来,科比出席公开的商业活动,也可以利用赞助商提供的平台,保持乃至提升自己的品牌热度,何况还有大把的银子。
既然是双赢模式,科比也就乐此不疲地往中国跑。有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15年,科比每年都会来到中国为赞助商做推广宣传。
网友歪楼助推,让科比火上加火
任何热点事件,都难逃段子手们的娱乐。这不,油菜花的网友各显神通,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科比的致敬。
昨天上午,科比最后一场比赛打到一半的时候,一张朋友圈截图开始在社交媒体疯传。这张截图上面,有人发朋友圈沉重悼念科比,对他的“逝世”深表惋惜。
随后,这条朋友圈截图,被微博大V和微信用户大量转发。
如果上述是歪楼,那么接下来就是网友自娱自乐了。
科比的信息,虽然被歪楼,但以段子的形式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就算不明真相的观众,想必也会好奇地去探究到底发生什么事。无形中,助推了科比在社交网络的火爆程度。
如是,在主客观因素和商业因素的综合效应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科比在中国如此火爆。不过呢,如果不具备上述四个要素,也想在中国火爆的话,这里有一条捷径:学习马布里,来中国淘金,顺便夺冠到手软。至于能否达到科比的高度,那就不得而知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