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广告公司加班多, 存在这现象可不止一两天了。
2年前,盛世长城香港办公室曾办了一场名叫“落闸放狗”的活动,旨在为行业内严重的加班现象做出一些改变。
顾名思义,“落闸放狗”即指到了晚上6点(下班时间),放“狗”出来咬那些还赖在办公室里加班的人。
1年前,同样的活动在大陆也顺利举行,各大媒体相继报道……
而设计师小林对此有不一样的声音:“落闸放狗,人确实可以走,但活儿还得干完丫。我觉得这说白了就是换个地方做事,不浪费公司的电、换别的地方去浪。”
02.
小林是一名设计师,在广告公司搬砖搬了3年,按他的话来说——“这3年来,什么样的加班姿势是我没见过的!”
最初吸引小林到广告公司工作的,是他的同门师哥,“我师哥是真牛B,在学校连任学生会主席不说,毕了业没几年就当上了创意总监。那天他说公司缺人,问我去不去,我果断去啊!”
有牛B的师哥带路,外加看到广告公司里的那些创意总监、客户总监,天天来得比他早,走得比他晚,在小黑屋里头脑风暴、赢客户、争项目……一种使命感在小林心中油然而生:“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为了变得更牛B!客户下班前才进Brief无所谓、客户今天下Brief说明天要完稿,也给他画。再说我那时资历浅,多加班多学点有必要。”
于是,小林开启了他的加班之旅:活要得急→熬夜赶活→白天补觉→上班迟来→活要得急→熬夜赶活……“毕竟,我们服务客户,遇上不专业的客户,活要的急也没辙,总比那些用比稿骗创意的潜在客户强。”
03.
工作3年,小林换过一家公司——“主要因为那时我太年轻。”
原来,团队成员除了完成现有客户的工作之外,还需承担比稿。比稿不可能花太多人力,往往是小组作业模式,设计师、文案、副创意总监三人是比稿核心,由他们制作的提案稿会给创意总监或更高级别的创意人审核。
“比稿的节奏很快,准备提案的时间很短,所以只能熬夜赶进度。”
熬夜从第一个idea开始,想东西大家是一起想的,但执行主要是设计师和文案来做,由此出现了一个神奇的循环:
设计师把idea画成layout →给上一级看→不行!→改改改
设计师继续熬夜改→通过了acd,再给cd看,cd再给ecd看→还是不行!→改改改
这样来回改稿不下100次,却要在3周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完成。
“其实这也没什么,赢了客户皆大欢喜嘛!可惜我们输了。”
到底输在哪里呢?输在被上级改得面目全非的创意?输在准备时间太短?输在花大价钱请来的“创意外援”,他们想的拍脑袋创意?——这都被小林碰上了。“当时觉得自己运气太差,都快10连败了,就想换个环境试试看。”
04.
跳槽之后,小林又感叹道,“果然还是太年轻。”
换了一家公司后,小林才感受到了“拖延症”的巨大影响。“团队是新组建的,大家的工作节奏不太一样,有些人日夜颠倒,晚上干活时思路特别清晰;有些人很早到、很早下班,想和他核对个文案都找不着人;还有啊,有些人就是效率慢,喜欢拖,美其名曰等灵感……”
按照一万小时定律来说,想要在短时内快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只能靠加班了?才不是呢。加班的时候,你到底有多少时间是在专心工作呢?磨洋工出来的东西真的是精品吗?
讲到这里,小林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其实我也喜欢磨。客户部的人告诉我这图第二天得交,恰好这天凌晨有球赛,我就在公司看完球赛,才开始动手画图,活该我熬夜。”
工作2年后,小林好不容易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作节奏,干活也麻溜了起来,他开始有闲工夫观察茶水间的阿姨、隔壁设计师腿上的新款球鞋、实习生手臂上的纹身,以及,晚上6点30分时周围人的面部表情:“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广告人以加班为荣,有一种‘不加班妄为广告人’的气势呢。明明活儿都干完了,没事了,到了6点30,我们几个都面面相觑,失去了站起来拎包走人的勇气是怎么回事啊喂!”
05.
现在,小林正在准备面试,完成他的第二次跳槽。这一次,他竟然准备了足足3个月。
“我找了一次我师哥,想回以前的公司干,毕竟大家都熟悉嘛。谁知道师哥早就转行了,我的心有点方……”他师哥在微信里给他打了一些话,小林看完之后,突然就想不明白、也没有勇气投简历了:
“当你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时候,那加班也无所谓,为了出作品,哪怕要拿健康来换、拿生命来换也无所谓。
当你觉得客户不给力、队员不给力、自己也学不到东西时,你决定靠跳槽找到真爱客户、真爱队员时,啊……不是所有人的运气都会这么好,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遇不到好客户、好队友。这时,离开何尝不是一种新生。别苦了。”
小林还在纠结,但他依然相信自己能熬出好作品、遇到好客户、碰上好队员,而加班只是成功之前的必经之路,他还是愿意付出的。对此,你怎么看?
#今日话题#
在广告公司,加班是必然现象吗?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