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罗振宇是普通自媒体、网红的坏榜样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322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部分读者心里冒出哗众取宠的感觉。其实,这个标题并无任何褒贬,只是一种客观陈述。你如果可以耐心读完文章,你或许觉得我说的有些道理。

谈到罗振宇,很多人崇拜的五体投地,包括我在内也十分崇拜他。因为他从央视的一名“制片人”摇身一变就成为拥有600万粉丝的网红、大V,罗辑思维这家公司也估值超过13亿。

他打造的《罗辑思维》公众号不写文章,只做每早60秒的语音竟然坐拥600万粉丝。他所打造的《罗辑思维》脱口秀在各大视频平台播放,罗辑思维旗下的得到APP轻松地转变为知识变现平台,罗振宇也做起了社群电商的生意,卖书、家纺、食品、手表......

于是关于罗振宇的“成功学”就扑面而来,有分析他是如何玩转社群电商,有分析他是如何做到一次直播赚12万,还有人分析他是如何招募合伙人的......

成功的人说什么都是真理,因为他成功了!那么,罗振宇真的可以作为自媒体人、网红的标杆么,他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能复制吗?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话题。

我认为对于每一个网红来说,最为关键的是流量,也可以说是粉丝数,这就是“鸡”。而后续的社群电商、知识变现则是“蛋”。

现在许多人只是看到了罗振宇下的“蛋”,却并没有看到罗振宇的“鸡”是如何来的。所以我说这些“成功学”都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对于绝大多数的自媒体、网红们来说都没有任何价值。

在互联网上获取流量、粉丝只有三种办法:

其一,本身就是名人,利用其社会知名度自然可以获得粉丝,代表人物老梁、高晓松、吴晓波以及各大明星、名人;

其二,依靠平台方的推荐,增粉。罗振宇就属于这一类。罗振宇作为央视节目的制片人,并非明星、名人,所以他本身没有极高的社会知名度,也没有影响力。

但是罗振宇同微信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2011年3Q大战结束后,罗振宇受腾讯公关部邀请获得主持数十场“诊断腾讯”的会议,与腾讯创始人、副总裁们亲密接触。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上线,负责邀请媒体人开通微信公众号的部门正是腾讯公关部。

微信需要个人公众号的样板,于是罗振宇被“幸运之神”选中了。腾讯各种平台的推荐,让涨粉变得十分轻松。再接着,2012年12月,罗振宇利用其制片人的丰富经验,与媒体人申音一起打造了脱口秀栏目《罗辑思维》。

利用一夜之间涨起来的微信公众号粉丝,罗辑思维的视频栏目也流量大涨;腾讯为了树立微信个人公众号标杆,也“自干五毛”的帮助罗辑思维推广,呐喊。而后续的社群电商、会员费之类的商业化,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这就是“机会”加罗振宇自身的制片人经验、资源、能力共同打造的结果。没有微信官方给推广涨粉,就没有这只“鸡”,也就没有后续的“蛋”。

所以有人总结“成功是3分努力,7分机会”,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其三,嗅觉敏锐的普通人,充分利用平台红利期。也有些嗅觉敏锐者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刚出来的时候,便立即注册一堆各行业的号,然后不断更新内容。初期,这些平台的内容都很少,用户也迫切阅读这些信息,于是各取所需。

利用平台发展的红利期,获得海量关注。红利期过后就意味着普通人获得海量关注的路子被直接堵死。

靠流量变现是最大的“坑”

从上面的分析看,“鸡”非一般人所能拥有。因此鼓吹向那些拥有“鸡”的人学习,本身就是错误的,对大量的普通自媒体、网红来说没有任何帮助。

而且每个平台的流量都会从“分散式”变为“集中式”。微博已经见证了从普通人的微博到大V、段子手、公知、明星、草根网红的发展路径;微信公众号也见证了从“再小的个体都有品牌”到10%的流量被500个大公众号占据的可怕事实。

而直播平台也很快进入这种状态,流量只剩下“头部”,“长尾们”可以获得的流量十分可怜。因此,想要依靠流量变现的任何方式都是错误的,都是在帮助各平台增加内容,帮各平台打工。

本质上,罗振宇、高晓松、吴晓波们都是“流量变现”模式,他们都类似腾讯公司。有数据显示,腾讯拥有10亿用户,而愿意购买腾讯Q币的只有0.5%。当然现在腾讯又延伸出广告、金融等收益方式。

所以流量变现本质上是小概率事件,也只有在海量用户数下才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那些做梦都要学罗振宇、吴晓波、高晓松的自媒体、网红们,是不是要醒醒了?你们没有任何机会拥有那只能下蛋的“鸡”。于是这也逼得许多网红、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开始出奇招,比如,地铁里晒衣服、吃饭做直播、秀下限做直播、搞色情内容获取眼球、标题党泛滥成灾......

而这一切都是流量变现想法砸下的“坑”。但是对于大量普通人,想要利用互联网媒体平台获得收入,却只有这条很窄的“流量变现”之路。

因为他们不具备专业技能,无法依靠出色的内容获取持续的关注,更无法运营好这些关注的粉丝。而且这些人多为低收入群体,迫切需要赚钱糊口,他们也等不起通过内容培养读者的过程。

但是流量变现这条“独木桥”的宽度是有限的,最终那些无法产出出色、独特、具有差异化内容的自媒体、网红都将被无情的挤下桥。

如何才能不靠流量变现?

在《没有爱好的公众号洗洗睡吧》一文中,我谈到接下来自媒体、网红的机会属于“垂直类、专业人士”。

比如,你历史故事讲得好。那么你完全可以开个公众号、视频直播号、音频号,把你独一无二的历史故事讲给粉丝听。因为你的内容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互联网的分享功能又可以聚沙成塔帮你找到那些爱听历史故事的人。

但是你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你并没有名气、流量、粉丝这些“鸡”,你只能依靠出色的内容慢慢的获得关注,慢慢的把鸡养大。

目前,真正优秀的内容,除了依靠口碑传播外,也可以获得平台的推荐。这就让真正有才华的人不被埋没,金子总会发光。

而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普通人需要像打造产品一样打造自己的内容。

首先,做好内容的定位。通过定位让自己与其他自媒体形成差异化,从而找到自己的潜在用户群体。在内容上专注一个方向,做深,做透,做到极致。

因为只有产品(内容)足够出色,你才能真正触达和影响潜在用户,才能让他们掏腰包,才能在自媒体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你是弹钢琴的,那么你的产品就是演奏钢琴,你需要声情并茂的演奏,吸引爱好音乐的人。产生粘性后,自然可以通过付费观看,或者线下指导对方弹琴、代售钢琴等方式获得收入。

其次,服务好你的读者。既然没有庞大的关注量,那么你就需要做好与粉丝的互动,服务好关注你的每一位观众,尽可能的从他们身上产生收益即可。

再次,除了提供内容外,你还能提供什么内容周边产品?有人说,我可以采取付费阅读来实现收入,显然付费阅读的前提仍然是流量足够多,然后才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付费用户。所以提供优秀的免费内容,然后再提供内容周边产品,则是变现的好方式。

比如,弹钢琴的网红,可以为听众提供钢琴选择、指导教学服务;做书法品鉴、技巧解读的公众号则可以出售字帖、笔墨纸砚以及知名书法家的教程。

而这些都是在做社群电商。在出售商品的过程中,自媒体、网红需要先通过专业经验挑选最优商品,这本身就是为读者提供消费决策服务,商业化于服务之中,又可以带来粉丝的关注,这是相辅相成的。

而这就要考验自媒体人的专业技能,这才是真功夫。

内容创作者迫切需要回归本质

而且我一直认为,依靠名气、平台推荐、平台红利获得粉丝和流量的自媒体、网红们,因为很简单就具备了庞大的流量,这必然会掩盖其所能提供服务的能力。

这就如同打车、送餐等行业比拼补贴的时候,消费者完全无法感受到谁的服务更好,而服务好坏才是这些O2O企业竞争的本质。

磐石之心一直崇尚“回归本质”,而且我认为“回归本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在浮躁的环境中获得铁杆的顾客。比如,我公众号的粉丝不多,但是每篇文章后面都会有数十条读者的留言、点赞,这对我是很大的激励,会让我更加在意我输出内容的质量。

而且我也相信优秀的内容一定是有灵魂的,它自己就会向读者倾诉作者内心的情感,从而聚集起“臭味相投”的一群人。他们在阅读文字的时候也一定会产生共鸣,就如同我在写文章时一样激情澎湃、内心迟迟无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