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民辕:网络营销的生存游戏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82

传天下传媒人周末讲座集萃:
博客营销——打造mindshare的利器

如果您关注传媒行业的资讯,一定会发现近期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内容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央视与巴士在线合作成立了移动传媒公司,投身新媒体行列;一些优势平面媒体纷纷推出电子杂志或建立同名网站,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巩固既有阵地;各大品牌企业加大互联网营销与广告的投入。但纵观整个传播业,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传统媒体把持着营销与广告的绝大部分份额,而拥有众多忠实用户与受众的互联网占据的份额还非常有限,为什么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得不到企业更多的信任与投入?除了传统媒体积累的价值认知外,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确实让人们难以把握。比如WEB2.0的互联网时代究竟可以带来怎样的效果,对于很多人依然是个谜。

网络营销的生存游戏


陈民辕  上海三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意长
演讲者简介
 上海,台北三子数码科技
 台湾八大电视台网络地球村节目主持人兼顾问
 丰华唱片Why Not唱片制作人
 台湾元智大学视觉传达系研究所、上海戏剧学院设计系、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分院等高等院校专题讲师
 网络得奖经历:2000年开始连续7年获得网络金手指奖,2003年获得中国首届网络广告大赛全中国最佳技术团队大奖及全场获奖最多的制作团队,2006年亚太广告奖
 服务客户包括:Coca-Cola可口可乐、招商银行、SONY、Nokia、统一鲜橙多、Hennessy、中国移动通信、Dior Jadore、蒙牛、Panasonic、BENQ 、味全、HP、永大电梯、GM、Motorolla、Philips、Aetna 美国安泰人寿、富邦集团、Citibank 花旗银行、Kirin麒麟啤酒等知名品牌。

常常听到许多广告圈的朋友说,客户一直在催网络Marketing的Plan,希望这次的Campaign要有新意、要互动,希望能线上线下结合;可是说句实话,他自己跟客户都不清楚实际上该如何执行;回头问自己公司的互动行销Team,得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等你们传统的东西出来,我们再把它变成网页”,不然就是千篇一律的做Blog、做互动游戏,类似这样老调重弹的东西。

难道网络营销就是把传统的平面稿,加上几个按钮,再加上一个论坛跟联络我们,就能在网络吸引眼球吗?

答案肯定不是。

为什么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人才缺乏,选择太多,变化太快。
 

我在很多地方说过,到今天为止,我都不认为有人能称为网络营销实质意义上的“专家”,毕竟从网络真正大众化到今天为止,还都不超过10年的时间,虽然网络还是个相当年轻的媒体,可是它的接触率却已经在短短10年间超越了传统4大媒体中的广播、杂志跟报纸,所以也有人把网络称为“广告圈的连环杀手”(虽然它的预算只占了整体广告量的7%不到……)

许多教育单位因应潮流也相继成立了视觉传达,电子商务。。。等等跟网络营销相关的科系,但是说句实话,称得上专业的网络人在业界也只打滚了10年不到,更遑论在学校内相关科系的教师们,有几位能真正拥有网络营销的实战经验?加上网络上的选择实在是令人眼花缭乱,官方网站?活动网站?IM置入?Game置入?病毒营销?博客?
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做法可以选择?而在媒体上,你该选择入口网站、垂直网站作投放,还是有其他的渠道?

广告表现方式上除了数百种尺寸的Banner、Button外,Floating、撕页、浏览器替换、全屏Flash、PIP,每天还有不断更新的技术与多样化的富媒体形式出现,要全面性的了解网络上的表现方式,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换个角度来看,网络趋势的变化速度实在太惊人了,昨天是Youtube,今天是Facebook,那明天又会是什么夺取网友的眼球?2006是Blog元年,2007是Wideget元年,那明年又该是什么年?

Web1.0都还没搞清楚是什么,Web2.5,Web3.0又出来了;再加上网络有强烈的本土性,比如QQ在中国如此成功,可是用同样的手法在其他的国家就可能完全行不通。
Yahoo、Google、ebay一群在美国呼风唤雨的网络品牌,在中国也是逐一踢到铁板;在没有谁能够准确预测趋势的情况下,业界的人只能不断Update自己的资料库,才能勉强跟上这个瞬息万变的媒体。

不过也就是因为相对的竞争者少,做得好的人更少,而且网络媒体相对于它实际的重要性上,在现阶段还算是相当划算的媒体,所以目前要在网络上成功塑造一个营销案例,代价并不算高。只要你有针对性地选择你在网络上应该做的事情,并了解你商品的网络目标受众到底在意的是什么,当然还要挑选一个相对经验较为丰富的网络营销团队,就很有机会在网络这个目前广告圈的蓝海中,早你的竞争者一步占据主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