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纸价格上涨对我国报业经营影响分析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382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新闻纸价格开始大幅上涨,从2007年4月每吨4300元,持续涨价,去年末市场价格在4800元至4900元之间,2008年3月上涨到5400元左右,6月再次上涨至5900元,目前价格已至6000元左右,合计涨价幅度超过40%。新闻纸涨价幅度创5年来最高纪录,而且这种状况还有持续的趋势。

    新闻纸价格大幅上涨,对我国报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2007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2345.2亿印张,折合用纸量542.7万吨,与2006年相比用纸量增长1.61%,其中报纸用纸占总量的72.08%。估计今年报业的用纸量将超过去年。面对如此巨大的用纸量和不断上涨的价格,各大报业集团和报社叫苦不迭。

    2008年4月,一轮迅猛的纸张原料涨价潮呼啸而至,席卷整个用纸行业。新闻纸价格持续攀升,给国内报业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新闻纸价格涨幅创五年之最将影响读书看报

    新闻纸价格大幅上涨原因分析

    新闻纸涨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进入2008年,我国新闻纸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造纸的原材料价格迅速提升、能源供应和物流运输价格上涨、环保治理成本居高不下等诸多因素,造成新闻纸价格强劲反弹,大幅上扬。

    主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就成本而言,造纸原料主要依靠进口木浆和废纸,而这两大原料的价格都在上升。新闻纸的主要生产原料是废纸,中国企业使用的废纸有一半以上依靠进口,目前,国内纸厂所用废纸的来源依次是美国、日本、欧洲、国内等,其中美国废纸的质量最好,从而形成了国内大小纸厂几乎全用美废、竞相抢购美废的不利局面。国内造纸厂大多使用美废8#作为主要原材料,而全球废报纸的年供应量同比逐年下降,美废8#供需失衡。结果,美废8#价格一升再升,已从去年初的每吨135美元涨到现在的每吨315美元,且上涨趋势还远未到拐点,国内新闻纸生产厂家完全丧失了价格上的主动权,只能任人摆布。更严重的是,在美废的带动下,其他地区的废纸也随之涨价,连国内废纸的价格也开始攀升,现已达到了每吨2600元。主要原材料紧缺及价格高涨,将进一步加大新闻纸价格上涨的压力。

    国际市场新闻纸需求量增加,国产新闻纸出口增加。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新闻纸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新闻纸产能已形成一定规模,质量和价格逐渐为国际用户所认可。目前,每吨新闻纸出口价格为910美元,折合人民币6300元左右,高于国内价格,且仍处于上涨阶段。新闻纸国内市场虽已涨至每吨6000元,出口获利仍高于国内销售。各大纸厂受利益驱使,不断加大新闻纸的出口量,致使国内市场供应更趋紧张,价格持续上扬。

    中小型纸厂退出新闻纸市场竞争。,迫使一些属于落后产能、节能减排难以达标的中小型纸厂退出市场竞争,一些有能力的新闻纸厂转产文化用纸。比如,仅湖南洞庭湖周边的236家中小型纸厂就有234家被强行关闭,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以至新闻纸供应总量迅速下降。

    煤、电、油运输价格高位运行,运输成本增加。今年以来,煤、电、油运输价格高位运行,环保费用不断提升,化工原材料、燃油等能源价格的全面提升和供应紧张,都大大提高了造纸成本,促使生产企业向纸张用户转移负担。

    奥运会造成用纸增加,供求更趋紧张。北京各大报社为防奥运会期间北京交通管制,纷纷赶在奥运会前大量囤积新闻纸,加剧了国内新闻纸市场的紧张气氛。特别是新闻纸出口价格高于国内价格的利润导向,使不少厂家将新闻纸销往国外,造成国内新闻纸销量的减少。

    除上述原因外,国内几大纸厂协调同时涨价也是推动新闻纸涨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纸厂缺乏诚信,不按原商业合同供货,在纸价上涨的大环境中,单方面撕毁合同或以原料缺乏停产为由拒不供应纸张,恶化了报业的经营状况。

    新闻纸涨价给报业带来的困难和影响

    由于媒体经营的特殊性,它在价格传导上存在一定困难,成本向下游的转嫁没有工业企业那么迅速,而新闻纸作为报社经营最重要的成本构成,涨价对报社影响巨大而且非常直接。

    各报业集团和报刊社收支严重失衡,资金链紧张。新闻纸价格上涨及广告形势的不景气,直接导致各报业集团的收支严重失衡。例如,就新闻纸一项解放日报报业集团2008年的支出与2007年相比,将多支出人民币1亿元。深圳报业集团每年使用新闻纸7万吨至8万吨,今年是奥运年,用量可能还要更大些。按目前新闻纸涨价趋势将增加近1亿元成本。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估计会增加2亿多元成本。纸业在大幅提价的同时,对纸款的到达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甚至要求现款提货,这就直接影响到报业的现金流以及报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的报业集团经营部分原本要改制上市,但是今年面临可能亏损的严峻形势,致使他们把上市时间往后推迟。

    报纸行业2008年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可能。新闻纸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各报业集团和报社的成本支出快速上升。据统计,2007年我国新闻纸用量约为350多万吨,由于今年举办奥运会等因素,估计2008年新闻纸用量会有8%的涨幅,约为380多万吨。在报纸的生产成本中,纸张成本大概占到了60%~70%,新闻纸提价对报社的影响显而易见。以中国全年新闻纸消耗量380万吨计算,目前每吨新闻纸价格已上涨近2000元,意味着报纸行业将至少比去年多承担70亿元左右的纸张成本。2007年报纸全行业利润59.05亿元,即使全年有10%~20%的利润增长也不足以抵消新闻纸价格的增长,如果按目前状况,2008年报纸出版行业将面临全行业普遍亏损的风险。

    直接影响各党报集团在市场多元传播格局中的影响力、。报业具有“意识形态”和“市场”的双重属性,,但由于新闻纸价格上涨,各报业集团为降低成本采取各种措施,运用减版、减彩、限量等方法增收节支,个别报纸广告占版率高达45%,这必然会导致丧失部分读者,降低影响力和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竞争力,从长远看不利于报纸的发展,。

    报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效果分析

    各大报业集团和地市报社纷纷采取措施应对新闻纸涨价给报业带来的困难。

    部分报纸实施提价。例如,南京市场上的4份都市报零售价集体提高40%至每份0.7元,提价的报纸分别为《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和《南京晨报》。《南方都市报》将其在深圳市场的零售价从每份1元上调至2元,改版后《财富时报》从以前的2元提高到现在的5元,《经济观察报》也从去年的2元提高到3元。成都报纸从今年7月1日起,《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零售价从0.5元提至1元,《成都晚报》从0.5元提高到0.8元。大众报业集团所属《半岛都市报》也在7月1日将报纸零售价格由0.5元提高至1元,青岛市区优惠价0.8元。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与上海文新集团磋商的基础上,已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新闻晨报》、上海文新集团的《新民晚报》的零售价从现在的每份0.7元调到1.0元;拟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新闻晚报》、上海文新集团的《东方早报》的零售价从目前的每份0.5元调到1.0元。

    对于报纸提价很多报社实际上还是观望状态,因为报纸本身的价格就较低,如果提价,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基数,也会产生很大的增长幅度。以某日报为例,现在售价在1元,如果只是增加5毛钱到1.5元,增长的比例就已达到50%。报纸大幅度涨价势必给发行带来较大的冲击,同时也会推动物价指数的上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精神也会发生冲突。目前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电子媒体对报纸的冲击巨大,媒体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一旦提价可能造成读者的大量流失,非常不利于报业经营的长远发展。

    严格控制增期扩版。许多报纸严格控制版数,例如,有些报业集团要求各报刊应充分用好现有版面资源,对没有收入增量、未经批准的不得增加报刊的期数和版面,对确因宣传报道需要增期扩版的,事先应有专项请示,经集团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

    但是今年如雪灾、地震等突发性事件比较多,8月举行奥运会,宣传任务很重,报纸版面控制的难度比较大,如果一味控制版面会影响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提高出报率,减少坏报率。许多报社现在首先尽可能采用45克新闻纸。每吨45克新闻纸购买价格高于48克新闻纸150元,但45克新闻纸的出报率要高于48克新闻纸7%~8%,这样在完成印数成本的支出上有了一个较大的差距,直接降低了成本支出。其次,充分发挥电脑直接制版设备(CTP)的效能。数据表明,采用电脑直接制版设备后,开机的坏报率比采用PS版时减少30%以上,可大大提高新闻纸有效使用。

    报纸纷纷“瘦身”。靠厚报赢利的模式随着此次新闻纸价格上涨发生了一些转变,各报纷纷瘦身,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提出在坚守报纸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把内容做得更加精确、更加个性化的前提下,变身为“窄报”,成为我国第一家“瘦身”型党报。许多报纸为减少不必要的版面浪费也纷纷“瘦身”。

    但是有的报业集团反映,目前减版、减彩、减量等手段已用到了极致。从长远看,必然会失去部分读者,最终影响到报纸的“二次售卖”,甚至动摇报业经营的根基。

    降低新闻纸用量,尽最大努力减少成本支出。很多报业集团面对高涨的新闻纸价格,纷纷采取各种节约措施减少新闻纸浪费。例如,根据报纸实际发行量和赠阅量,逐日调整并下达各地印点印量指标,严格控制印刷总量,压缩内部工作用报、社会赠报等支出。与各地代印点签订修改完善后的协议,进一步控制或降低报纸印刷的单位纸耗标准。加强管理,着力降低运输和发行过程中的报纸损耗,对发行需求量进行精确预算,减少不必要的废、退报量。集中回收所属各部门废旧书报和杂志,直接送造纸厂回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造纸和用纸成本。

    集中采购,并适度增加新闻纸库存。有的报业集团根据纸价不断上涨的变化趋势,加大新闻纸采购频度和库存管理力度,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争取相对较低的采购价格,并适度增加新闻纸库存,以达到降低全年平均用纸成本的目标。

    但是由于各大报业集团报纸发行量大,印刷所需新闻纸的量大,储存成本及新闻纸调拨运费都很高,而且各新闻纸供应商基本联合在一起,控制供应量及价格,尽管报业增加新闻纸库存量,但收效并不明显。况且大量囤纸的做法,从根本上破坏了市场的合理分配和流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价格上涨。

  报社要与纸厂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解决当前困难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本阶段的新闻纸涨价主要属于成本推动型涨价,决定了本次涨价大幅回落的可能性小,报业自身短期内应对措施不多,效果也有限,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报社、纸厂、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报社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从单个报业集团和报社来说,目前已经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但是很多还是应急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契机,切实转变发展模式。首先要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挤掉“兑水新闻”。事实证明,单纯靠厚报赢利的模式必须转变,尤其是在当前新闻纸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下,必须坚守报纸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挤掉“兑水新闻”。另外要向管理要效益。目前不少报业集团、报社的管理仍旧很粗放,要依法依规拓展多种经营渠道,降低办报成本,挖掘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积极发展数字报业和数字印刷也是报纸转型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从地区报业来说,各地可在自愿平等协商基础上,组建各区域报业集团之间的报纸价格协调机制,强调合作共存而不是恶性竞争。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各报出版张数、报纸零售价、促销措施做出统一规定,各报可在不破坏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竞争,减少因恶意竞争带来的行业萎缩、利润下滑等问题,并使各集团集中精力提升现有版面的阅读率,而不是片面求大求厚导致报纸质量下降。

    从报业与纸厂的关系来说,提倡、鼓励报社纸厂联手,互相参股、相互渗透,积极整合市场上下游资源,规避经营风险。

    纸厂要与报业共存共荣。新闻纸厂和报业集团之间实际上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新闻纸价格的暴涨或暴跌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一方的同时最终也会伤害自己。前两年新闻纸价格一路下滑,价格降至历史阶段的最低点,导致多数新闻纸厂出现亏损,甚至部分新闻纸厂不得不最终退出市场。降价给报社带来的利益是短暂的,却为本轮暴涨埋下了伏笔。如果本次涨价持续时间太长,将会使大报减版,甚至有的报纸因经营困难而停刊,最终导致市场需求减少,届时也可能导致价格的大幅回落。因此,新闻纸厂家也要严格遵守供货合同,保证合同的严肃性,同时要避免新闻纸厂家联手推动价格上涨。另外,纸厂也要加强科技攻关,生产低克重新闻纸。日本早已生产和使用43克和40克超低克重新闻纸,我国是新闻纸消耗大国,为了节约资源,新闻纸生产厂家应加强技术革新,开发生产低克重新闻纸。新闻纸生产企业还要通过科技创新寻求废纸原料的替代品,如大力支持速生林的建设等。

    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自去年年底以来,我国新闻纸价格持续上涨,给全国报业经营带来诸多困难。,早在今年3月全国报刊出版管理工作会议上就新闻纸价格上涨对报业的影响向各省局作出工作部署,要求密切关注、做好工作。今年下半年以来,为进一步促使各地了解有关情况,研究应对措施,报刊司又向各报业集团、全国地市报研究会等发出通知,了解新闻纸价格上涨对报业集团、地市报社经营状况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形式,提醒各有关方面积极应对。目前总署正研究进一步的措施。但是,新闻纸价格上涨原因复杂,需要纸厂、报业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解决。

    从政府部门来说,可在财政、税收尤其是党报集团广告营业税减免等方面进行积极研究支持的办法,以帮助报社渡过难关。其次,报纸的社会效益巨大,、优先保障国内新闻纸的供应和稳定新闻纸市场的角度,采取措施适当调控新闻纸的出口,缓解国内新闻纸的供需矛盾,以平抑国内新闻纸价格。另外,有关方面正积极建议有关部门深入新闻纸生产厂家了解涨价背景和新闻纸价格形成机制,了解新闻纸各项生产成本,正确分析评估影响当前新闻纸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必要时召集供需双方进行价格听证,使其涨价幅度合理、有序。同时,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启动国内“林纸一体化”工程,增加新闻纸原辅料供应,提高新闻纸的产量,以便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局面。

(朱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