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网站画地为牢:霸王条款梗住了谁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358

  淮南为橘,淮北则为枳。

  发轫于Facebook的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平台开放潮流,在迅速“舶来”中国的同时,亦在悄然变异。

  “不管我们开发什么样的游戏,只要平台方发现这样的游戏能赚钱,就可能禁止我们开发了。”2008年12月16日,国内一位第三方插件开发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中的愤怒和埋怨溢于言表。

  在过去一年来,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发者曾为包括校内网和51.com在内的众多SNS平台开发过应用程序,他的梦想是通过开发这样的SNS程序来赚钱,但现在看来,这个梦想要实现并不那么简单。

  事实上,伴随着SNS平台开放潮流在国内的兴起,怀抱如此梦想的开发者并非少数,而遭遇类似尴尬的开发者亦不计其数。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大部分开发者都对SNS平台方设置的种种“霸王条款”如梗在喉,不少已经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面临不能上线的命运。当然,在强势的平台面前,他们要么要求匿名,要么选择了沉默,“毕竟以后还要跟这些平台打交道”。

  致力于开放平台追踪和研究的谭晨辉告诉记者,2008年初他一度相信,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机会将在SNS开放平台领域出现,但现在需要对此附加一个条件——“不要继续像现在这样”。

  “舶来”的开放平台

  所谓开放平台,就是SNS网站通过开发程序接口把自己网站的架构、数据和用户提供给外部的开发者,由后者开发一些应用程序,放在SNS网站上供用户使用。比如,目前各家SNS网站非常流行的买卖奴隶和汽车大战,实际上最初都是由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

  作为舶来品,这种商业模式的确立始于Facebook。2007年5月,Facebook宣布其开放平台F8诞生。而在此前,每一个网站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拥有独立的用户和程序,各网站把用户和应用程序都当成自己的核心资源一样保护。“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腾讯,它利用庞大的用户群,已经形成了一个自循环系统”。

  通过开放平台,Facebook网站上的应用程序极大丰富,吸引了更多的用户;而通过基于开放平台开发应用程序,开发者则可以借助平台的庞大用户资源,获得广告等方面的收入。两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

  Facebook的成功很快吸引了许多其它网站的模仿。但由于各网站的架构、开放接口和底层千差万别,对开发者造成困扰。于是,2007年11月,谷歌联合MySpace、雅虎等众多网站创办了Open Social。这是一个开放源代码标准的非盈利机构,任何参与这个机构的网站都可以使用这些标准。国内开发公司奇矩互动的总裁陈书艺告诉记者,这相当于提供了一套技术标准,一个中间层,开发者可以通过Open social来外挂程序。

  由于联盟的广泛性和标准化,Open Social后来居上,形成了和Facebook开放平台对峙的局面。

  很快,开放平台的模式在中国市场也有了效仿者。2008年6月,谷歌的开放社区战略在中国正式启动,首批加入的平台方共有10家,包括天涯、百变城市(CityIN)、聚友、天际网、豆瓣、我要玩、51.com、校内网、一起、海内等。此后不久,一起、天涯、校内网、51.com等网站相继宣布推出了开放平台,允许外部人员进行开发,国内的开发者群体也逐渐活跃起来。

  被打破的默契

  目前,国内的第三方开发者的数量并没有权威的统计。51.com市场部经理龙振威向记者表示,人数可能有千人左右,活跃的也有几百人;陈书艺认为可能有两三百人;谭晨辉则认为,不过一两百人而已。

  奇矩互动就是由开发者组成的代表性企业之一。陈书艺告诉记者,奇矩互动在2008年初创立,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平台,一开始是在为国外的公司做应用。而在校内网和51.com开放平台后,转而只做国内市场。

  陈书艺表示,目前开发者赚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广告,包括传统的硬广告(展示广告)、在游戏中进行品牌植入的广告,甚至按照客户要求做的推销对方产品的小游戏;另外一种就是出售游戏中的道具而获利。“奇矩互动的收入中,这两块的比例是六四开。”陈书艺说。

  51.com市场部经理龙振威则向记者透露,作为平台提供方,51.com对于开发者的广告收入并没有参与分成,而在道具买卖和虚拟货币中,则会参与分成,大致上是五五开。

  陈书艺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每个月可以获得数十万元的收入。由于平台方不提供服务器(只提供一个接入点),公司需要自己的带宽和服务器,这方面的花费还是很高,不过,扣除这些成本之外,奇矩互动也已经有了盈利。

  然而,当问及员工规模时,陈书艺说,公司只有三十几人,“而这在国内已经是绝无仅有了”。而在记者接触到的几个团队中,多则几十人,少的只有几个人。

  一方面,开发者获得了收入;另一方面,平台方获得了流量和分成,这似乎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但Facebook开创的这个商业模式的前提之一就是平台方和第三方开发者是公平的,即平台方提供开放的平台支持,而开发者负责开发应用。

  其中潜在的危险则是平台方如果不守规矩,则游戏就无法继续。“如果平台方某天发现某一个领域的应用软件很赚钱,决定自己开发,而阻止第三方程序挂到平台上,那么整个生态环境就破坏了。”谭晨辉表示,在国外,不管是谷歌还是Facebook,与开发者之间都有一个这样的默契存在,即平台方是中立的,尽量不参与开发。但在国内,这样的默契并没有形成。他认为,国内在开放平台方面较为领先的51.com和校内网都没有遵守中立。

  平台方“画地为牢”?

  2008年7月,校内网宣布正式推出开放平台。然而就在宣布开放的同时,校内网却圈定了自己的地盘。《校内网开放平台开发者协议》中规定,涉及招聘、旅游、音乐、个人相册等领域的插件应用程序,“校内网有权不对该类程序给予审核通过,直至取消该开发者开发许可资格”。

  “校内网把最具价值的四个方向都留给了自己,而第三方开发者只能捡一些边边角角的领域进行开发。与国外的完全开放相比,由于国内平台方的霸王条款,开发者的生存条件恶劣了很多。”一位开发者向记者表示。

  然而,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位开发者向记者表示,校内网的做法还是“比较好”,至少它在一开始就圈定了地盘。有的平台方则在事先并没有圈定地盘,等开发者开发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了哪些方向赚钱,再突然宣布某些领域不允许第三方开发。

  一位开发者告诉记者,2008年8月,51.com开放平台进行公测,吸引了不少开发者,“我们从它刚上线不久就参与了开发工作,为这个平台开发了几款软件。另外,还有几款已经开发出来,还没有上线。但是51.com在这时候推出了它的霸王条款,我们的几款未上线软件都在禁止之列,也就是说,我们白开发了”。

  2008年12月8日,51.com发布了《未来半年51应用部门预计开发应用类型》,其中匡定了51.com内部应用开发部门在未来半年内将会进行相应开发的应用类型,具体如下:1.养成类(如宠物、种花等);2.房屋装扮类(如买卖房屋、家园等);3.帮派类(如江湖等);4.好友买卖类(如地主、绑架等)。因此,从平台角度,不建议第三方开发者在这几方面做相应应用开发。

  在谭晨辉看来,所谓的“不建议开发”,就是在审核时不通过。由于平台方掌握着审核的权利,第三方开发者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51.com的做法就如同把第三方开发者当成了廉价劳工,让我们先开发,帮自己找到最赚钱的领域,然后自己拿过来,再把第三方开发者一脚踢开。”上述开发者愤愤地表示,51.com圈定的地盘非常具体,而且非常有针对性,直奔最挣钱的领域而去,“它这样做不利于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根据记者的采访情况,不少为51.com平台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第三方开发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新规定的影响。

  对此,51.com市场部人士则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我们只不过是善意提醒”。其称,由于国内的开发者的开发领域过于集中,51.com有善意提醒的义务,“我们通过后台的数据看到,开发者开发的应用过于集中在几个领域内,发现了热门应用就一哄而上。可以说,100个开发者做出的80个游戏都是类似的,比如奴隶买卖什么的,这样的做法对于51.com平台也是不利的。51.com通过善意的提醒,让开发者做出更有创意的东西,开拓更宽的领域”。51.com强调,其关于开放平台的策略从来没有改变,不会和开发者抢利益。

  谭晨辉则用“杀鸡取卵”来形容51.com的做法。在强势的平台方忙着画地为牢的时候,任何开放的理念都比不上暂时的牟利。“Facebook推出F8开放平台至今也不过只有一年多,相对来说,中国的开发平台并没有落后多长时间。但如果不讲规则,不注意培养产业链,很难产生出一个像Facebook这样举足轻重的企业。”谭说。

  “我们理解,一些开放平台由于金融危机等原因,有很强的盈利压力。但实际上,由于这个行业才刚开始,更需要价值链各方的配合来造就一个公平的环境。”一位开发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