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营销奢侈品一样营销食品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33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传统奢侈品营销模式正在升级?那么食品行业呢?

  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之所以让人总有欲求不满的激动,就在于它是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却不是每一样东西都可以饱含这样的功能性和精神性,所以我们一直用全副热情去希冀稀有的供应。衣足饭饱之后,一杯Vodka就是一种奢侈。然而,在这个食品安全霜冷的冬天,在乐活理念大行其道的今天,健康食品却成为比Channel No.5还让人疯狂痴迷的追求,比如一杯高品质的好牛奶,也开始变得弥足珍贵,足够奢侈。

  因此,我们发现渴望健康食品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像奢侈品消费的精明行家,对于产品,无论从原料,到做工(生产工艺),还是到品牌都一律勤于琢磨。如果说,以往所有成功营销都是以对消费者心理的准确把脉为重要前提的,那么在消费者心理和荷包都进入寒冬的季节,企业的营销行为也应该随着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而变得更加敏感,甚至要像奢侈品营销大师一样去训练并拥有灵敏的嗅觉。

  奢侈品,虽然是一个与“大众消费品”相对的概念,承载了高昂的价格,构成了消费社会的终极向往。然而,从无人问津到拥有数之不尽的拥蹙,这些华丽符号也是经历过“冷冬”,通过严谨的甚至科学化的营销手段一步步走向极致的。那么,在食品领域的消费者身心都有点冷的今天,如何让健康食品的关怀直达人心,也不妨换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过去的几年是诸多食品企业快速崛起的重要时期,不过如今,面对消费者日益精明挑剔的心思,只靠搞笑娱乐、吸引大众的营销模式就能赢得关注和信任的神话显然已经告一段落。敏感的人也许会发现,他们的消费行为开始伴有独立思考和对比分辨,并急于寻求值得相信的恳切意见。

  这就是意见领袖的价值,几十年前,奢侈品就发现这群人对于赚取注意力的贡献,然而这和乳品行业盲目寻找代言人,从而引得骂声的理念大相径庭。奢侈品营销家们力捧的意见领袖都是标准极高的专业评论家。目前,在食品行业,简单的用广告、代言人的“推”式营销法也已经被专家的“拉”式营销法比下去了。食品企业不仅要在家里开花,坚守品质,还要寻找一些重要的意见领袖,借他们的权威打破横亘在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石墙,提供专业解答而不是夸大其辞,也不是嬉皮笑脸,从而让消费者闻到花香产生信任消费的冲动。

  奢侈品本身尽管价值不菲,但是它的营销行为从来都不是浪费的代名词,营销效率始终摆在策略执行的首位。致广大而尽精微,我认为如今食品行业的营销必须坚持宏观和微观效率并重。宏观上,食品企业应该尽量将企业资源、社会资源、媒体资源整合到与消费者的沟通上,围绕目标顾客需求进行营销战略的制定。微观上,企业应该将足够多的资源放在能产生收益的营销行动上。;此外,蒙牛利用社会性网络媒体24小时直播生产全过程,完成低成本的对话营销,也是以同消费者对话和互动、建立品牌情感为前提。尽管,品牌信任的重新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但是建立这样一种与消费者对话的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来开展社会性媒体营销,在食品行业可能会比高投入的营销效果更让人期待。

  许多专家认为,经济上的寒冬迟早会过去。奢侈品营销人员认为,他们如能成功营造出需求的光环,就能让他们最终度过金融危机的难关。然而,一个事实是人们对奢侈品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对食品等大众消费品的需求则是无限的。如此来看,我想食品行业大可不必在经济寒冬中悲观戚戚,只是我们离起暖回春的日子,还有一段长路要走,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