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记者证能“防伪”吗?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371

  自2月25日起,将在全国统一换发新的新闻记者证,预计涉及26万左右的记者。与以往不同,。(2月10日新华网)

  记者是一个让人敬佩的职业,他们长期处于新闻报道一线,用自己手中的笔弘扬正气、捍卫真理。依靠记者的尽职尽责与社会良知,社会不公得以曝光,社会风气不断得到改善,经济发展成果得到更好地展现。

  正是由于记者在社会监督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才给了假记者以可乘之机,导致一些安全隐患较多的省份频繁出现假记者事件。,采用“每本都有一个流水数字编号,使用十多种人民币防伪技术,增加防伪难度”等方式,目的就是想通过提高记者证的防伪性能,规范和整顿记者证的使用秩序,起到遏制假记者的作用。

  不过,仅仅依靠提高防伪性能的记者证能否防得住假记者,笔者却存在一些担忧。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假记者其实也是一面镜子,他们在某些地方频繁出现,至少说明当地存在的问题的确不少,试想如果没有问题谁又会买假记者的账呢?因此,只有各地政府切实解决好民生、安全生产等问题,假记者才能彻底失去生存的土壤。

  在换发记者证的同时,相关部门更应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好工作。假记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与某些真记者道德水平低下、经受不住利益诱惑不无关系。这样的不良记者虽然只是少数,但由于记者职业的特殊性,其恶劣影响往往能够成倍扩大。因此,提高记者行业的准入门槛,严把入口关,才是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的关键。与此同时,规范记者队伍管理制度,对违规者严厉处罚,甚至清除出记者队伍,才能树立起记者的良好形象,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

  记者体现的不仅是社会良知,更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开放,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因此,我们严肃记者队伍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记者的监督作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话语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