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营销,是否已迷失在“花式”创意中?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872

Kant

现阶段,市场上最为流行的广告和营销形式,非花式广告、花式营销莫属。为了能让消费者更好地接收到广告信息,品牌们都在绞尽脑汁,让营销创意更花哨、更出位、更吸引眼球。

毕竟,对于大多数营销人而言,从表层和形式上,进行创意的革新,都已是小菜一碟。互联网时代,唯变不变,每天都有新鲜的概念、热潮和营销玩法诞生,创意素材和实现手段,变得空前丰富。

不过,当各大品牌在忙着追热点、玩花式以及形式创新之时,在沾沾自喜于传播数据成果之时,很可能已经迷失了自己。

“花式”营销很带流量 但是否有核心主线和价值?

很多品牌在进行创意策划之时,并不是从品牌和产品本身出发,围绕品牌定位、调性和核心目标,做系统性的持续性的市场沟通,而是什么热就去追什么,创意、新奇、反差,是设计营销方案时思考的关键因素。

以最近刷屏的北京街头“共享马扎”为例,其实是一场典型的博眼球式的营销活动,趁着共享经济的话题热潮,策划了一场有预谋和噱头十足的商业营销活动。

虽然这次营销,以负面声音居多,可以说是引来了铺天盖地的批评、争议和吐槽,有网友甚至调侃:“扫码才能坐下,难道不扫码就坐会被弹飞吗?”,但这并不影响事件成功吸引了无数眼球的事实。

不过,再往下深挖,这个刷屏级的事件,对于背后的品牌,到底带来了什么?消费者记住了什么?能给品牌带来哪些沉淀和增量?是不是为了博眼球而博眼球而已?

目前,“共享”的概念,的确很火,很“花式”,很能带流量,人们已纷纷担心:陆续出现的“共享”产品,会不会变成商家广告的垃圾场,通过“蹭热点”的方式,把广告推得无处不在,把“共享经济”变成一场“脑洞清奇”的营销狂欢。

更糟糕的是 低质化的创意正在无限蔓延

一件东西火了,跟风者就会络绎不绝。当马东口播的花式广告火了之后,媒体和广告公司们继续脑洞大开,肆无忌惮,各种进阶版和升级版“花式广告”轮番上演。

花式广告蜂拥而上的后果,就是透支观众的兴趣点。当花式广告第一次出现时,新颖的形式还能被观众津津乐道。可是到了现在,各种软植入目不暇接,直接让人“出戏”。有网友就直接表示,这种广告很像阅读一篇微信文章时突然看到作者插了一篇广告,“第一次第二次还觉得新鲜,后来就会觉得烦。”

以《青云志》为例,部分长达几分钟的剧情,完全就是为了打广告而存在的。第12集中,生病的城主说自己“胃热,别提多难受了”,此时他身旁的小孙女赶紧拿出路上“偶遇三九真人”得来的神药“胃泰”,还说出了“胃不好,暖一暖”的广告语,让人大跌眼镜。

有观众就建议,“别不管剧情节奏合不合适就硬来,而且还要考虑广告与剧情之间的平衡,广告植入过多,会让网剧变成广告剧,甚至让人感觉是广告中插入了网剧。”

但是,观众疯狂吐槽的同时,品牌商却引以为豪:吸引注意力就是成功。

“花式”虽然吸睛 在嘈杂市场声音中找到本质更重要

现在营销圈存在一种不安、焦躁和一窝蜂的现象,很多营销人都有一种“大家都在做,所以我也应该做”的心理,不做就是落伍了。如果你做了“花式”,我一定要做到比你更“花”。

针对这种现象,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首席市场观吴品慧就曾指出,“时下有很多热门的话题,会吸引我们情不自禁地去讨论、用很多心力去关注,例如内容、网红、场景、AR、O2O等。这些热点或者热门话题,只是一个现象,作为营销人和广告主要思考的是,这些课题对我的工作、对我规划营销的意义是什么?”

品牌要想清楚的是,所在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品牌调性,是不是适合这样做,是不是能够玩出创新点。要是不能,就果断舍弃掉,而非一味去追热点,去做加法。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各种“花式”广告和营销,对提升整体行业的创意度和趣味性,有明显的正向拉动意义。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住度。花式广告即便再好,如果品牌商们只顾达到推广产品的目的,而完全不顾投放的审美,这也并不可取。

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但是营销的终极任务不会变,用最高效的方式找到目标用户并打动人心。这就需要所有营销人,返璞归真,面对每一个真实的用户,挖掘出真正的市场需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