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入股蒙牛是错误的救赎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362

        先讲一个现实中幼儿教育的故事。在日本、新加坡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中,婴幼儿教育做得非常出色,父母在看到孩子绊到障碍物跌倒的时候,通常不会有什么行动,而是在一旁嚷嚷着:“乖乖,你自己站起来,妈妈爱你,妈妈知道你可以的!”就算跌得鼻青脸肿也是如此,让孩子自己站起来,然后再边处理伤口边讲解走路应该注意什么,遇到这样的障碍应该如何应对,跌倒受伤了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应该怎么办等云云。不过在中国,我经常看到许多妈妈看到孩子一跌倒,会第一时间以刘翔的速度冲过去,然后用小沈阳般柔弱的嗓音安慰孩子——“哎哟妈呀,疼不疼啊?乖乖不哭了哈,妈妈打它!”并使劲对着绊倒孩子那该死的“障碍物”说:“都是你不好,你不乖!害得我们乖乖跌倒了!”边说还边秀着痛打障碍物的演技。当然,中国已经有许多年轻父母在挫折教育这方面做得不错了,我担心的是那些爷爷奶奶带大的90后、00后们。

看到这里可能许多人会纳闷——林岳,这故事跟中粮入股蒙牛到底有啥关系啊?绝对有关系,请耐心看下去。各位请注意,这个故事里面有三个角色,即妈妈、孩子和障碍物,从某种意义上看,妈妈就像我们伟大的祖国、强大的国企,有着“温暖的怀抱、有力的臂膀和丰富的乳汁”,而孩子就是我们正在茁壮成长的民营企业,障碍物则是在成长的路上不断考验企业的消费者。
 
那为什么说中粮携手厚朴入股蒙牛是错误的救赎呢?原因有四:
一、民企应该接受市场的考验
实际上,一直以来我们的民企就像走路摇摇晃晃的孩子一样,遇到一点挫折、一个危机就很容易倒下,而且一倒下还很难爬起来继续跑。历史上有一些知名外企在危机之后反而发展得更快,就是因为他们弄清楚了市场的特点,懂得危中有机,懂得更好地去取得消费者的情感认同,真正做到知错就改,少做秀、多做善,所以当再次遇到“障碍物”的时候,他们便知道如何反应。可是,作为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典范蒙牛来说,寻求“红色盾牌”的庇护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接连遭受三聚氰胺和OMP事件之后销量严重下滑,资金链紧张(牛根生说不差钱这样的话听听就好),其次,姓“国”比姓“民”安全系数更高,出了天大的事身后有更硬的腰板撑着,第三,牛根生“金蝉脱壳”,借机了却“万言书”的愿望,可以逐渐放手让自己头疼不已的蒙牛。可是这样一来,蒙牛可能就会开始忘记自己是怎么跌倒的,反正投进母亲的怀抱像块宝,幸福绝对少不了。
 
二、行业需要良性竞争
现在乳业两大巨头伊利、蒙牛都姓“国”,对整个行业、对其他中小乳品企业都是不利的,因为国有资金雄厚,在扩产、营销等方面都具有中小乳企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这种输在起跑线的竞争绝对不是中小乳企所希望看到的。另一方面,企业的产品安全、吸引人才、营销策略等等都是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去成长的,没有良性、公平的竞争环境就不会有懂得市场规律、游戏规则的优秀企业诞生,对于受过“重伤”的乳品行业来说,更应该创造一个多头良性竞争的市场氛围。
 
三、入股蒙牛也无法让中粮成为达能
         首先要恭喜中粮集团连续16年入围世界《财富》500强,而且是中国唯一入选的食品企业。但是细数一下中粮旗下的品牌,个人认为可以算得上知名的最多5个,相比起达能、雀巢这样的同行来说,中粮进入世界500强实在无法让我为之振奋,中粮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多个纵向产业链”的国有航空母舰,并非具有强势品牌的伟大企业,而真正强大的企业只有品牌,非核心业务都会外包出去。所以,宁高宁董事长所倡导的“从田园到餐桌”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其本身就不是民营企业所应该学的榜样,这种被宁董称之为“豪气”的模式也不是民营企业有能力去做的。此次中粮进军乳制品行业只能算是新手,况且,入股之后并无意插手蒙牛的经营管理,不知那3个非执行董事的名额会产生何种影响,而61亿白花花的港币更大的意义又在何处。
        
四、民进国退才是发展之道
从国际经济的发展看,“国进民退”是一种退步。国有资源应渐渐放手,让企业在竞争中学习竞争,才会真正学会如何生存与发展。时下经济回暖,外资大鳄正在调整策略,正是中国民营企业最好的发展时机,但是如果国有资本进入更多的竞争领域,那么必将扼杀民营资本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尽量地减少国有控制、国有干预,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企业才能迸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结语
放手吧,伟大的妈妈们,多让孩子经历挫折,他才会成长得越快。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