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先发优势的广电背景购物公司的利润率可能受到冲击;靠购买频道时间经营的非广电系统的电视购物公司,商业模式有可能遭遇“致命冲击”。
中国电视购物的一场“强台风”,即将登陆。
电视购物遇强台风:商业模式可能遭致命冲击
记者从多个渠道证实,;并放开限制、转而“鼓励”各省广电系统自办电视购物。
对于占据先发优势、正加快跑马圈地的广电背景购物公司快乐购、东方购物等来说,已经微薄的利润率可能因此受到冲击,面临的挑战“关乎盈亏”。对于橡果国际(纽交所代码:ATV)、七星购物(00245.HK)等,购买频道广告时间经营、已在境外上市的电视购物公司,其商业模式更有可能遭遇“致命冲击”。
近年来,橡果国际和七星购物两家非广电购物企业,因播出平台分散、缺乏辨识度,且产品和宣传方式主打“新奇特”,一直面临“信任危机”;与“广电购物”的竞争中后劲不足(详见本报4月25日《模式裂变背后:电视购物两强》),2008年分别亏损近2559万美元和16亿港元。
与此同时,电视购物行业却没有专门的法规规范,一直限于个案处理、“行业自律”。
此次,广电总局的上述文件提出,要加强电视购物节目的制作管理,各类电视购物节目应由“合法的播出机构和节目制作机构”制作。
,电视购物广告中的虚假表述,将会从源头上得到遏制。”广电总局在其一份内部刊物上透露。
盈亏一线间
虽然没有任何公开消息提及,广电总局的一个动作,让所有的中国电视购物企业“屏住了呼吸”。
数位电视购物业内人士透露,;并转变此前对行业的审批限制,“鼓励播出机构自主组建购物公司”。
据了解,这项规定的征询意见稿已发给相关单位,目前正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修订工作,有望于今年9月份正式出台。
广电总局有关部门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电视购物初期,东方购物、快乐购等广电背景的购物企业,归属各省、直辖市广电集团,作为后者的全资子公司,在当地的经营无需过多考虑频道租用成本。但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向全国扩张的速度加快,这些企业在外地纷纷采取向当地电视台租赁经营效益差频道、播出电视购物节目的方式,频道租用的成本比重也越来越高。
“现在密切关注这个趋势,”一位广电背景的电视购物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一旦上述限制放开,各地广电系统均能自办电视购物后,对频道资源的竞争升温,租赁带来的经营成本必然大幅上升。
更令他们担心的是,电视购物租赁电视频道的做法远没有传统零售商“圈地”那么稳定,卖场签订的门店租赁合同一般期限为20年,电视购物租赁频道的期限却仅为半年到一年,合同期满后,电视台可以不再续约、收回频道自办节目;或者采取竞价方式重新遴选该频道的合作者,价高者得。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导致上述电视购物企业亏损。
据记者掌握的数据,2008年,以16亿多元的销售收入成功冲上行业榜首,快速扩张的快乐购实现了盈利,利润率2%-3%,约3800万-5700万元。东方购物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正在稳步扩张,2009年预计收入26亿元。虽然东方购物从未对外公布过财务数据,但有业内人士透露,在向外扩张的今年,东方购物的利润率应与快乐购相当。
虽然快乐购与东方购物都在扩张期,销售收入上升很快,但是,一旦频道租赁成本大幅度提高,两者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可能被进一步压缩,甚至重回“盈亏一线间”。
模式考验
而对“非广电”购物企业,尤其是两家境外上市公司七星购物、橡果国际而言,受到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现在,上述两家公司主要是向电视台购买收视率低时段的广告时间,播出自己制作的购物节目,通过销售产品获取利润。
近几年,购买频道资源的成本也在迅速提高。
“在它们和一些小购物公司的互相炒作中,即使是垃圾时间,广告价码也在节节上升。”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一旦各地广电都能自办电视购物,频道整体租赁出去,对电视台而言肯定更划算、更稳定。”如此,该人士称,“橡果国际可以购买的广告时间就会大大减少,电视购物企业对频道资源的竞争更为激烈,广告价码也会随之大幅上升。”
对此,几家“非广电”购物企业均拒绝接受采访,仅有橡果国际书面回应称,广告短片购物与家庭电视购物,是电视购物的两种主流模式,目前在国际上也是两种模式“并行共荣”的格局。
上述两种模式都有很多代表企业,广告短片购物如国外的Guthy-Renker、国内的橡果国际;家庭电视购物如国外的QVC、国内的快乐购。这两种模式的销售方式不同,但对零售经济的贡献和推动却是相同的,并各有千秋。
另一方面,两类背景不同、模式差异的购物企业,将正式被“分类管理”。
根据广电总局一份内部刊物透露的文件内容,橡果国际、七星购物等作为“短片购物节目(电视直销)”,其播出将纳入广告管理范畴,“整顿内容、规范播出”。东方购物、快乐购等购物企业,作为“居家购物节目(购物频道)”,要“搞好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已经实现数字整体转换的有限广播电视网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