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薛之谦型人格”:过度公关终究害人害己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56

李雨桐终于更新了,这次薛之谦婚内出轨石锤落地。

按照李小姐的话术,两人恋爱期和薛&高婚期完全重合。

(截图自薛之谦百度百科)

这与此前薛之谦回应的时间点十分矛盾。

李小姐表妹同步神补刀,斥责薛之谦是戏精中的战斗机。

李雨桐这篇更新的博文,全文逻辑很清晰,情感财务问题、律师函一应俱全,没有多余的抒情话术,干脆利落地回应薛之谦。

而再看薛之谦之前的博文,全篇充斥着“营销味道”,在这种危机面前,他不安分守己地梳理事实,时不时还要加入各种小情绪,小内心。最让路人反感的是,通篇的“省略号”,是继续卖弄自己的人设么?透过标点识别性格?

截取两段薛之谦的文字,他在最危急的时刻,依然还有心思来“抒情”,这种“省略号”文风就像一首哀怨的诗,放在危机公关中是大忌。

之前我们说过危机公关的基本点就是:千万不要“戏多”,杜绝各种情绪化的定语、状语。标点不要滥用,情绪要克制,专注摆事实。危机公关是用来保证信息对称,而不是玩各种小动作。

这种“对撕”环节:石锤最重要,其他的情绪化表演请闪开。

人家李小姐全程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很圈路人好感。女方在感情中也是受害方,但她不会刻意煽情来博同情,相反她还建议薛之谦把钱捐掉。反正这段感情女方是看清楚了,受过伤没关系,重新来过,日子一样美好。

现在的局面对薛之谦很不利,李小姐手上应该还有各种转账证据和聊天记录,这次又甩出了律师函。

如果薛之谦继续否认或者模棱两可,李小姐后面的石锤估计来得更猛。

理想的状态就是薛之谦简短有力地承认错误,暂别娱乐圈,然后接受岁月的洗礼,过几年再慢慢复出吧。

可怜那些找薛之谦代言的企业品牌,估计要哭死了,金九银十冲销量的时候来了一个代言人危机,这是什么仇什么怨?

薛之谦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千万别过度公关和营销。

他的走红是因为当年的「离婚热点」,锻造出「好男人」人设。

随后火速通过段子手和综艺圈粉,薛之谦几乎已经霸屏了所有综艺。但这种用力过猛的劲头,也容易引火自焚。

综艺圈粉主要靠“人设”,人设到底是不是个好标签呢?大部分人设标签都是后期合成的,你能说有多好?

互联网时代的明星团队,每天会花很多心思构思“热点”,这些热点不是基于作品本身,而是放在明星身上,要根据不同场景,定制出各种“性格特征”,搭配语言形态,呈现出缤纷多彩的人物个性。

然后拿“人物个性”去投放市场,热搜的热搜,软文的软文,全面突击,能圈粉多少算多少。

薛之谦靠综艺走红后,确实路人感还不错,但时间久了,大家就觉得他太“用力过猛”了,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蛮劲”。

“段子手”人设,这是一个需要极大的创意库存量的,薛之谦走红后就立马在“透支自己”,当然他非常享受这种用透支换取金钱的方式。

但他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只开一季”的短线红利。

不少明星都是走这种短线红利路线,大概他们知道自己没有红一辈子的资本或者运气吧。

李雨桐在微博爆料当年泰国车祸事件的时候,撞车之后的薛之谦第一时间竟然是选好角度,拍“伤口”的特写,而不是躺着等待救援。

知乎上也有网友补充了一个案例,揭露薛之谦人格里的营销味道。

薛之谦的这种“营销型人格”,骨子里都浸透了如何“公关自己”的血液,这也挺魔障的。

过度公关,除了能讨好粉丝外,路人应该很无感。

于是网上给薛之谦取了一个“戏精”的绰号,很多活在营销光环下的明星,大概都有这个毛病。讲真,营销是一个中性词,正常的营销是张弛有度,而不是毫无节制。

不过,现在做营销的,大部分人早习惯并沉醉在“毫无节制”中。

正常的逻辑应该是这样:先做好产品,产品好了,再搭配适当的营销。

这条逻辑放在产品和明星身上都是成立的。

现在很多明星都属于“营销过度”,恨不得每天都上热搜。很多明星已经完全荒废了主业,,,他们才能面若桃花。

“薛之谦型人格”有几大特点:

1,哪里有聚光灯,哪里就有我千姿百态的芳容,变色龙般的体质,适应全球各种地貌和气候。

2,巨无霸型的用力过猛,任何时刻都要表现出“对营销的极度饥渴”,过度想红也会导致极端充血。

3,用“营销”来替代“真诚”,原本的人格逐渐丧失,最后变成了各种“后期化人格”。

4,过于看重结果,赢就是一切。

5,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被掏空。

6,孤独的时候,只有神经衰弱,毕竟脑细胞都死在了透支上。

从薛之谦之前的公关回应中,看得出他还沉醉在现在的“人格体系”中,营销型人格会削弱羞耻感,膨胀的后期合成人格,会让人越陷越深。

“营销”只能算公事,加入生活和个人都要“营销化”,有血有肉的人岂不是机器?一个人的心智,灵魂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又不是搞人工智能合成。

有不少明星和营销人已经渐渐变成了“薛之谦型人格”,时时刻刻处于各种“戏剧场景”中。

有趣的内容首先一定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刻意打磨的。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说“营销变味”了,就是这个道理。

好了,,何必呢。(我前两天就听同行说,薛之谦开始联络媒体做补救工作了,这又何必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