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ders关店:互联网吞噬传统书店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73

  新的一轮的传统书店倒闭潮正以一种令人沮丧的速度在全球蔓延。7月22日起美国连锁书店Borders开始关闭旗下的399家店面。Borders曾是美国第二大传统图书零售商,有着40年的历史,一度被认为是全美最佳书店,巅峰时期销售额更是达到40亿美元。


美国连锁书店Borders

  同时,巴诺书店的生存问题也暗涌流动,其华尔街股票迅速贬值。早在2010年的前3个月中巴诺就损失了3200万美元。著名的英国水石书店曾宣布2009年至2010财年利润同比下滑了70%,在这一财年中该书店还经历了图书集中订货系统出现故障、削减650名员工等一系列问题,备受打击。

  国内的书店境遇也不容乐观。日前上海季风书店即将面临第三家门店的关门,北京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已宣布停业,杭州的“光合作用”倒闭。越来越多的传统书店都没能逃得过相同的结局,仅2007年到2009年,中国民营书店就减少了10000家。

  “从长远来看,不管传统书店的‘战术’如何,都抵挡不住新的趋势,”中国经济出版社副社长毛增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实体书店的版图逐步被网上书店和数字出版物吞噬。”


北京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

  困局重重

  身为北京文通天下图书有限公司的副总,禹成豪最近经常听到同行朋友的抱怨:房租涨,人工涨,就是销售额没涨。

  禹成豪对本报表示:“现在很多民营书店或者批发商都在延伸其他产业,大家都很悲观,新华书店有其特殊性,但潜在的经营也存在很多压力和困境,比如同样面积的书店和大卖场,销售额和来客数存在很大的差距。”

  而传统书店目前遭遇的困境也是方方面面的。当当网、卓越网等网上书店的兴起对传统书店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它们越来越完善的流通体系、点对点的服务,以及更大的价格空间让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网上购书。同时,电子出版物的携带方便、更新迅速以及环保的理念也侵蚀了原有传统书店的市场。

  “加上网络书店又普遍采取一些加速出版业死亡的竞争手段或经营模式。”禹成豪指出。,要求网上书店销售出版一年内的新书价格不得低于8.5折,但此项限令也很快无疾而终,现在网上书店的价格战硝烟四起。

  但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新模式的背后,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现在读图书的人群比例骤减,这应该归为生活方式带来的冲击。人们转变了旧的阅读方式,电子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另一种就是不读书转而去读网上短篇的博客或者互动性的社区等,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都是这样,他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决定了未来市场的趋势。”

  国外一些学校甚至已经开始利用iPad进行教学。新加坡南洋女中校方购买了150台iPad推行教学示范班,给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利用iPad代替教辅进行学习。

  “中国的出版社相当大比例的收入来自教材,如果所有的教材和教辅都放到iPad上,那传统书店几乎都要倒闭了。”陈少峰表示。

  除此之外,在禹成豪看来,图书行业是一个缺乏创新的行业,更多的是按部就班的理念和经营模式,而政策导向首先考虑的是国有出版集团的生存,一些游资又完全是在出版业内浑水摸鱼,没有人为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出路负责,整个业态已有点畸形。再加上国内整体经济的走势,通货膨胀等让书店的成本压力和风险更大,盈利能力更弱。

  未来穷途末路?

  几座大山的“压迫”是否意味着未来传统书店的末路?陈少峰认为:“未来的趋势可能就是各个城市按照人口比例保住一个大型的书店,出版产业可能会转为事业文化机构,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

  目前来看许多出版社也都纷纷自开网上书店,陈少峰对此却不怎么看好,他指出:“出版社网上书店要么能海量化,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新旧图书都有,第二就是做专业化,比如财经类图书,但这两种概念不是哪一家出版社可以单独实现的,至少要能整合很多出版社的资源。”

  但禹成豪对自己所处的行业依旧抱有希望,他认为:“人们离不开阅读,尽管问题的确存在,但我不认为大家都需要转行不做出版、不开书店了,书店如能找到各自最佳的经营模式和空间,会各有一片天地。但所有的创新需要整个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上的联动,大有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

  对于文通天下图书确定的方向,禹成豪表示:“无论出版业遭遇怎么样的困境,我们所有的一切经营都是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增强适应性,坚持目标,适应各种变化和冲击,要跳出书店的局限,比如书店立足本业,同时可以增加各种教育项目,可以为特殊的顾客提供定制的文化服务等,这些都会是我们的出路。”

  尽管现在新生代们在引领着新的生活方式推动消费,但依然还有一部分传统人士的生活依赖于纸质媒体,还有一部分人更愿意用图书来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和沉淀。

  尽管看到未来的趋势,陈少峰依然喜爱纸质的图书。“书店是个文化场馆,是文化平台和交流的中心,从价值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书店那意味着什么?问题可就麻烦了。”陈少峰说。

  陈少峰建议:“文化交流俱乐部是个很好的创新,以后看纸质图书的人越来越少,但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还是需要的。传统书店可以更多地融入文化的交流,成为一个综合的文化交流中心。比如举办一些讲座,和新媒体也能有些结合,又或者和企业一起举办些公益活动,赞助文化艺术活动,作为发布平台,成为一个综合的文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