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在"首期/南京数字营销讨论"上,互动通控股总裁邓广梼分享探讨了目前数字营销的几大误区。
一、数字媒体不是万金油,精准也无法达到百分百
邓广梼现场即兴调研,在场听众几乎99%的人每天都会上网,而看报纸、电视、杂志的相对较少。显而易见,数字媒体有非常好的前景,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数字媒体不是万金油,在营销方面不是万能的。
邓广梼强调,数字媒体在整个传播中起到的是配合、互补的作用,我们依旧需要电视、广播、杂志。例如,我们平日开车时,眼睛不能看杂志,手指无法刷微博,但耳朵可以毫无影响地聆听,这时广播便可以登场,传播信息。又或者,某些产品尤其是需要展示品质时,印刷效果好的杂志比互联网呈现的视觉效果会更好。所以,并不因为使用数字媒体,便一概不运用其它媒体。当然,也需要结合广告主的预算分配,例如,若无足够多的预算用以投放电视广告,大多数品牌广告主仍会选择数字媒体。
目前,按照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广告预算总体投放在数字媒体上的只有10%-15%,个别类别的品牌,如汽车投放占比在30%-50%,数码产品在数字媒体上投放约达70%。不同行业对于不同类型的媒体投放占比各有不同,需要分行业来看待数字营销。
谈到数字媒体,很多人提到精准,也有很多人误解精准能做到百分百,是否真能精准地搜索到一个20-30岁,住在南京,毕业于南京大学,收入是多少的消费者?这是一个误区。技术上可以做到某一部分的精准,但不是百分之百的精准,所以不要误信能在互联网做到百分百精准。
二、数字营销数据与传统媒体数据不能进行对比,CPM不能决定投放媒体质量
不能将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的数据进行对比。很多客户倾向于把数字媒体的数据与传统媒体的数据进行对比,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数字媒体是根据IP点击来统计数据,而电视则属于抽样调查,两者的调查方式不同,因此不能将两种数据进行相互比较。
许多人认为互联网广告便宜,这是一误区。例如当我们用CPM去购买媒体,A公司报价20元人民币,B公司18元,C公司12元,这时我们先要了解,所有数字媒体公司都需要成本,不会亏本做生意,当你找到一家最便宜的公司提供服务,对方给你的媒体质量不一定是最好的。这是整个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面对投放数据报告,许多客户会问:为什么质量这般的媒体会出现在我的购买媒体中?答案简单:支付的价格少。为了获取更多利润,有些公司会将媒体打包成一个整体,即把部分好的媒体资源与部分较差的媒体资源捆绑售卖,只告诉客户一个整体的CPM,这导致广告最终投放媒体的质量未能达到最佳,这是数字媒体价格选购中一个极大的误区。
在场广告主江苏通灵翠钻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禹雷提到,数字媒体互动的有效性被夸大,对此,邓广梼提到CPA和CPS两个概念。
CPA(Cost Per Action)计价方式是指按广告投放实际效果,即按回应的有效问卷或定单来计费,当用户点击某个网站上的广告后,该站的站长就会获得相应的收入。CPS(Cost Per Sales)计价方式是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但CPS很难形成,收益很难做。对此,邓广梼指出,为什么要对数字媒体有此要求,为什么户外媒体、电视媒体没有这样的计价方式?既然其它媒体没有采取此种收费方式,为什么在进行数字媒体推广时要提供这样的收费模式?这是另一个误区。因为过去很多公司提出了这个标准,夸大数字媒体的效用,夸大数字媒体廉价的这一特性,使得现在数字媒体步向廉价的怪圈。
三、微博不是营销
对于大热的微博,邓广梼认为,微博不应该做营销,微博是传播、公关、危机处理最好的工具。目前有些企业推广官方微博时便希望其像电子商务一样,售卖产品,邓广梼认为此举终将导致失败。
《广告大观》主编陈徐彬也表示,有些企业通过官方微博达到销售目的,但是这个市场非常小,并且一旦粉丝感觉在不断地接收硬性销售时,就会取消关注。对于所谓的微博营销专家,陈徐彬也表示质疑。
除了上述谈及的几点误区,在场嘉宾也参与了互动。来自大唐灵狮的秦朝认为,数字营销打开了广告主与消费者沟通的界面,但不可孤立地看待数字营销,他认为,未来媒体之间的真正竞争是内容与创意方面的竞争。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也谈到,数据虽然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可以衡量的标准。目前互联网界,传统门户用户粘性正在下降,社会化媒体粘性逐步上升。在数字营销世界,应由消费者决定品牌的内涵和价值,未来,媒体的界限应被打破,媒体应被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