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速运开便利店?太困难了吧。”这是大多数零售业者听闻顺丰进军零售业后的第一反应。
昨日获悉,顺丰快递近期在深圳悄然开了20多家便利店。有消息称,就在本月底,顺丰还将联手广州本地连锁企业8字连锁便利店开展收件合作,顺丰甚至称,广东只是试点,其目标是在国内建设1000家便利店。不过,顺丰进入零售业似乎并未仅为零售业而来,降低快递成本,增加站点收件和派送模式才是顺丰真正的目的。
“反7-11”模式开店
除了在深圳布点20家,顺丰在广州的6家门店也将于明年开业。
据了解,通常将零售和快递结合的模式是先做零售业,当网点布局到一定程度后,再借力网点做收发件投放。中国台湾地区,7-11有近5000家门店,规模化和强大的后台物流体系使7-11成为投放递送的网点。“食品、图书、生鲜,甚至是租借用品都可投放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7-11,同时来店取件的客人还可拉动门店内的二次消费。”7-11相关负责人黎先生表示。
顺丰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快递业进入零售业。这被零售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风险极大。
“零售业是繁琐且薄利的行业,从供应商资源到管理十分复杂,便利店竞争极为激烈,即便是专业经营便利店行业的公司现在都背负很大压力,更别说毫无零售经验的顺风。首先货源从何而来?其次,生鲜和食品的配送管理是繁杂的,顺丰缺乏这方面人才。再次是选址竞争,目前好德和可的共有2300多家门店,全家、罗森各有300多家,即便是后入市场的7-11在上海也有100家店,选址圈地十分激烈,顺丰要在全国立足谈何容易?”时富金融消费类分析师廉波直言。
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高租金、高人力成本、高水电费这“行业内三把利润剪刀”,某知名品牌便利店企业一年亏损额可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当然,快递业结合零售业并非没有先例,关键看你怎么做,比如在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有个黑猫宅急便,其运用自己的物流优势,与中国台湾7-11合作将一些便利店内没有的土特产品投放在7-11门店内出售,结合零售与快递,不过黑猫宅急便也并非自己直接开店,所以纯粹从便利店角度来看,盈利压力会很大。”黎先生分析。
醉翁之意不在酒?
既然零售业的钱不好赚,那么顺丰何以“以身犯险”?
昨日从顺丰方面获悉,其开设门店其实并非意在便利店,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试水收发站模式,即收发该区域内客人的快递物件。
据悉,“门到门”的人力和运营成本会比较高,且一天内要配送数次,而有了收发站后则定点配送,无需到门,企业营运成本降低。据悉,目前顺丰收件人员月薪少则5000元,多则上万元,开设门店后可节省大量人员成本。
“在日本等市场,这种收发站模式很成熟,人们习惯于将物品快递到距离公司或家最近的便利店然后自取,顺便可以购买一些日用品。”曾担任农工商集团管理层多年的沈先生透露。
然而此种模式拷贝到中国大陆市场似乎会遭遇一些问题。
“首先是消费习惯。中国大陆地区消费者还是习惯门到门的快递方式,不喜欢到站点自取或自发,农工商曾经与中铁快运合作过到门店投放快递件的模式,但非常少的客人愿意接受这种模式,后来双方停止合作。所以顺丰以收发站理念做便利店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是否有市场还待验证,消费者习惯不是短期内可以养成的。”沈先生坦言。
家得利超市也计划与同在海航麾下的天天快递合作,不过目前还未见明显效果。
同时,规模也是一大问题。业界指出,7-11之所以可以作为快递网点主要是由于布局甚广,而中国大陆市场太大,很少能有一家零售企业占据整个大陆市场的,即便是大陆地区最大的便利店企业,麾下拥有好德和可的的农工商集团,也仅是主打长三角地区共2300多家门店,顺丰要把收发站便利店布满各地并形成巨大物流规模的难度非常大。另一个问题是,顺丰便利店节省了人员成本,但增加了门店租金成本,一家便利店一年租金成本起码30万元,假如顺丰无法形成规模则收发站便利店模式无太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