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力揉攥读者心脏:情感博主们一边只谈风月,一边坐着数钱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619

“如今的人,谁没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心思。于是深夜饮酒,抿一口,仰头吞下,再吐出来,就是暗流汹涌的故事。”

“很多人的恋情,都是在应验双方的人格缺陷,在不甘心和不舍得之间磨损。”

“生活中大多数的追求,都是点到为止。大家都小心谨慎,生怕耗尽了能量,丢失了自尊心。”

你有没有在深夜中的某个时刻,被朋友圈的一篇文章,戳中内心?在自媒体矩阵中,情感类写手成为了一队生猛的内容大军,在目睹他们创造一篇篇10W+的同时,我们也不禁对他们“背后的故事”感到好奇:

情感向文章如何引起读者的共鸣?

情感内容的过多涉猎会不会让作者感到麻木?

作者应该如何消解读者的负面情绪?

差异化的公众号品牌之战如何打?

... ...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专访四位公号界的“情感按摩师”,看看他们如何将撩读者这件事做得有声有色。

傅踢踢

情感文是市场需求的投射

“我向来对感情中所蕴含的人性很有兴趣。爱这件事,可大可小,可轻可重,可以容纳人心的高岗与低谷。”

傅踢踢毕业于复旦大学,在女性居多的情感类作者中,其“男闺蜜”的形象显得有些特别。当被问及为什么做了情感这个领域的作者时,他给出了如上的答案。

“每个写情感的人切入点都不太一样。有些喜欢聊少女心,有很多清新细腻的小情绪小心思,很美好。有些喜欢鼓与呼,尤其是为女性同胞摇旗呐喊,极端一点的会有人称之为‘中华田园女权’,这其实也是一种市场需求的投射。我觉得无分好坏,各有价值。”

傅踢踢对情感作者这个身份有着相对精细的定位:“从我自己来说,我喜欢聊成年人的感情:有感性的部分,但也有理性的考量。不会太天雷地火,不会撒很多狗血,但那些乍看雷同的感情背后,却是复杂幽微的心事,难以说尽的话头。我觉得这些或显或隐的东西,特别有意思,值得好好玩味,好好写作。”

在找寻文章的切入点时,傅踢踢说,首先考虑的肯定是问题是否普遍,这在选题上会有明确的把握。然后是角度是否新鲜,一方面不愿意写那种已经说滥的文章,另一方面也不希望为了求新而刻意标新立异,但总想着把说滥的话抽丝剥茧,找出些陡峭的角度和全新的视角来。第三是材料。自媒体的文章,材料很重要。尤其是当作者说的只是常识,如果没有材料,只有道理,会非常干枯,撑不住全文,引不起读者兴趣。

傅踢踢精选文章的标题:

《约炮抽烟纹身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你过个顺利的人生看看啊》

《志明与春娇:我们不赶时间,但终究会输给时间?》

《又听到这首<一生所爱>,我哭成了一个傻逼》

《撕掉纯爱的糖衣吧,我们终将拥抱成人世界的冷酷真相》

在确定了文章的切入点后,关于如何取标题,傅踢踢认为:“传统媒体的文章标题,可以定义为:用一句话概括整篇文章。自媒体的文章标题,可以定义为:用一句话或者一个悬念,提炼本篇文章的最大亮点。当然,这只是极言,标题本身是非常大的学问。”

情感相关的内容写多了是否会让自己感到麻木?傅踢踢说,虽然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心,但操作下来会发现,一来,虽然太阳底下无新事,但感情的经历很不相同。哪怕再相似的发展,放入当事人的身份标识和思维特征,同样的行为就能找到完全不同的解释,又能有新的地方。二来,看别人的感情故事,写普遍的情感话题,其实也是一种反躬自省。看到别人做得不好的,第一反应会想想自己是不是做得也不够;看到别人很理想的,也会想想哪里可以学习,或者只是单纯地参照,引以为鉴,都很有帮助。

在情感类自媒体人的激烈竞争中,傅踢踢不希望做正面战场刺刀见红的拼杀,而是要寻找自己的取胜之道。就他来说,他希望自己是写情感的人里最懂文艺、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运用最驾轻就熟的。而在文艺领域,希望自己是对情感话题扎得最深,想得最透的,写得最准的。

老妖

情感文也需要有功能性

老妖说,她是从2013年开始尝试新媒体写作的。“最初是在豆瓣上,当时写文章不是情感向的,而是偏重于个人成长和励志。开始做公众号、并且向情感向转变,是在我到北京一年多之后。当时工作状态趋于稳定,经济逐渐独立,开始关注个人情感,写作的方向也向情感转变,会去讨论男女的情感问题。

我的兴趣是阅读和跟人聊天,在跟人聊天的过程中了解人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会这么做,这对我来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那么现在做自媒体、写文章,其实是我专业范围之内的事情。

在我看来,如果仅仅是热爱写文章,并不一定能掌握自媒体写作这件事,因为自媒体写作还是你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用更通俗浅显的语言传递给更多的人知道,和传统写作这种比较私密和深入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而我之前专业学习的很大一部分知识是关于采访、写作、和传播的,所以我会更清楚如何写出被更多受众接受的文章。”

在经营“好姑娘光芒万丈”这个公众号的过程中,老妖也碰到了不少有意义的故事。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讲了男生对女朋友特别抠门的故事。最终的结论是,一个男孩是不是喜欢你,和他大不大方是有直接关系的。后来我收到了一个读者的留言,倾诉了她男朋友的种种抠门表现。因为留言都是有字数限定的,她给我写了好多好多条。

其中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她一直以为是男孩家境不好,才会对她那么抠门。直到她读了我那篇文章,才知道不是所有的男孩都会这样对待女朋友。她说我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在谈恋爱,直到那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被好好对待着。

我感触还蛮深的,很多女孩子在爱情里并不成熟,也没有想过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感情,我们这些情感博主写的文章,其实是会对她们产生影响的,也会引发她们的思考。但是我觉得比较心酸的一点是,很多女孩子没有看到这些文章之前,在情感里面是很容易自欺欺人的。其实我觉得,她能够记下来男朋友对她多么不好,她心里面其实是很介意她男朋友对她没有那么好,也知道她男朋友没有那么喜欢她。但是如果没有人告诉她,她是不愿意承认的。”

在众多情感类自媒体公众号中,老妖对“好姑娘光芒万丈”的定位有着自己的考虑。

“我觉得我们公众号有一些特点:第一标题看起来都挺打破认知的,但其实内容三观都很正。所以关注我们号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看标题我很难想象你要讲什么,但看内容觉得是对的,这对写作者的要求会更高。

另外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会写一些高频的话题,试图从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中发现新的角度,启发读者从新的角度看待一件事。

第三是我自己的坚持,我觉得每篇文章都应该是有用的,所以我强调文章的功能性。我不希望一篇文章仅仅是在宣泄情绪,而是去阐述价值观、态度、看法,同时站在自己的视角上提出一种做法。写小情绪写的好的号很多,我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就好啦。

还有一点是我对我自己的要求,我不愿意秉持某种单一的价值观去写文章,我希望读者在我的号上能看到多元化的视角。我的文章更偏于理性,希望能给读者提供对于处理感情更有帮助的内容。”

倪一宁

“情感”的定义远比我们以为的辽阔

倪一宁其实不太想被冠以“情感博主”这样的title,她认为大家常常把情感博主经常想象成教女孩子怎么去谈恋爱的这样一个角色,但其实情感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比如说如何处理跟父母、孩子、同事朋友的关系,应该是一个很开阔的范畴。倪一宁以前主要写作的是散文随笔,在这个过程中她便发现“情感”是一个没有办法绕过去的话题。所以说不是她选择去做情感博主,而是没有人可以绕开这一块的讨论。

越是琐碎的小的发现,其实读者越有共鸣。写很传奇的事情,读者是猎奇心态在看,但你写那些戳心戳肺的细节,写人跟人之间的小事,会很容易招来共鸣。比如我前几天写微博写到,我小时候爸爸把我抱膝盖上的时候,我怕自己太重,会悄悄踮脚,这个就是很多人生命中都有过的体验。很多人反馈说,他们去理发店洗头的时候,洗头发的小哥会跟他们说,你头可以放松一点,不要僵着脖子。”

在经营自己的公众号的过程中,倪一宁时常也会受到读者非常情绪化的留言,“读者留言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最多的就是提到明星的时候,他的粉丝都会很敏感,如果用词不太好的话就会招致攻击。这个情况下你需要去甄别,那个批评是正当的,还是单纯的情绪发泄。

我觉得文学作为一种很依赖读者的艺术载体,文字成了一种媒介,当你传递你的想法给读者时,被读者批评是很正常的。如果读者批评你,应该想一想,是传播的时候出现误差(没写清楚),还是你的想法跟他们有较大差异,还是你确实在某个点上偏激了歪了。”

胡辛束

用意想不到的方式衔接内容与商业

胡辛束最明显的定位就是“少女心”了。

“这是我们一直在强打的标签。因为情感号有很多种,有的可能是偏真性情的,有的可能更偏纯爱系,有的可能更偏暴力美学,都不一样。我们已经积累的原始用户,都是冲着少女心这个词来的。

最开始我们是无意把这个标签贴在自己身上的,用户越来越认可,很多有着少女心标签的人就都贴过来了。我是觉得少女心这个词没有原始定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它变成胡辛束式的少女心,这里面可能包含着好奇心、敏感、轻污等等词汇,归根结底会吸引和我们相同品味、或者相同情绪状态的人进来。

针对“如何变现”这个自媒体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胡辛束也和我们分享了情感类文章与广告业务结合的心得

文章前半部分一定是要把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讲出来,也就是账号属性本身流露出来的东西。后半部分是广告主想表达的广告部分,需要用不太生硬的方式表达出来。第三就是前后的衔接,我们习惯用意想不到的转折方式,将二者衔接在一起。

让用户在前面的阅读中已经沉浸在你设定的场景中,后面再给出恰当的转换,带出广告的内容,结尾部分再拉回到用户感兴趣的点上。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广告方式。相当于你先描绘一个场景,把读者推进一个小房间里,然后突然间灯亮起,会发现你看到的东西和之前设想的并不一样,这种冲突感会让用户觉得比较有意思。

我们最近也在尝试新的玩法,不仅仅是用语言上的转换,可能会选择一些小技术手段,能够把不同的东西穿插进去,比如说我们之前做的《你终于回我微信了》。但即便是原生广告在内容上也没有绝对的自由。我们需要尊重广告主想要的表达方式,毕竟他们是花钱来买价值的。如果完全为了标新立异,而丧失广告本身应有的价值,对广告商而言并不划算。

所以广告这件事其实是属于商业行为,很多时候是为了在广告和内容之间取中,我们也是尽力把这个东西做的更专业、更有趣。”胡辛束说。

人会因为每天吃同一道菜而产生厌烦,但终究对美食还是有原始欲望的。同理,情感也是人的原始欲望。你可能在某个阶段里对某一类情感产生反感、厌恶、麻木,但情感、爱终究是人的本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