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梦工场发布传统媒体重构八大预测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392

  传媒梦工场在中国新媒体峰会现场发布了《2012传统媒体新媒体应用研究报告》。报告称,传媒业正在面临一个移动趋势,趋势包括五大特征:用多款APP结合移动产品布局;减少操作的难度,将更多操作权交还给用户;满足个性化的阅读,需求结合媒体属性,为用户创造价值;用互联网的思路来持续更新换代。

  对未来传媒格局的预测:

  预测一:整合在即,大数据媒体集团不会超过10家

  没有大数据,免谈大媒体。互联网对媒介产生的最深刻的变革是,将媒介从一个特殊经济的部门转变成一种全民适用的分享工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转变尤甚,未来的大媒体集团必然为拥有强大数据库支撑的平台型公司。预测这样的平台型媒体公司在中国不会超出10家,它们可能来自互联网公司,传统媒体公司,还有从移动互联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新新公司。

  预测二:单纯依赖广告的媒体活不过10年

  网络彻底颠覆了新闻业的传统商业模式。不过在推倒旧模式的同时,新模式也被创造。媒体的商业模式将从主要依赖于广告,转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比如付费订阅、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分成以及公益捐赠等模式。例如被认为是新一代时尚媒体的“蘑菇街”和“美丽说”,均依靠电子商务分成来获取大部分收入。

  预测三:并购汹涌,拥有“操作系统”的媒体诞生

  以往大型收购潮中,媒体公司与门户网站通过收购初创公司,来为内部引入创新。但是,下一轮收购将会产生更多的跨界“混合体”。未来,能预见在更广阔的领域产生双向并购,一方面传媒集团以收购来快速切入新的领域,另一方面从消费产品品牌到金融公司,来自于范围更广的买家,将寻求在社交媒体基础上打造新一代营销解决方案。

  预测四:媒体将向两极进化,平台向大、细分向小

  平台型公司和细分媒体将主导未来的媒体产业市场。在移动平台上,FT中文网、《华尔街日报》、BBC等国际化媒体的终端应用在中国拥有了大量的下载量,另外像央视、、人民网、中国日报等媒体也在不断拓展其海外市场。

  另一方面,在新闻内容越来越同质化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扩大规模实现全国化和全球化,则要从当地小规模读者中寻找新的方式盈利。而智能手机最大的特征就是对位置的记录和实时性的互动和支付,这使得小规模读者产生大效益成为可能。

  预测五:产业面临重构,七成以上传统采编将转岗

  留住优秀的采编人才还是其一,重要的还需要实现整体的结构转换,比如数字化转型需要技术人员,占到总的比例的五分之一。留人的关键在于在老媒体中创造类似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氛围。

  新媒体专家Rob O’Regan总结:五种职位将成为媒体的标配:1.首席数字官(源自广告公司)2.首席战略官(源自创业/技术公司)3.首席增长官(给公司内外传递明确信号;聚焦新的增长方式)4.首席内容官(传统媒体叫总编,但现在要包括数据产品和APP)5.首席产品官(在多平台上全线作战)。此外,与互联网一样,好的产品经理和运营人才也不可或缺,优秀的新媒体人才将越来越多进入一线管理层。

  预测六:平台型超级媒体将出现在现有框架之外

  在网络平台上,谷歌和Facebook等技术巨头是所谓的“超级媒体”。他们开始成为人们数字生活中“所有产品”的提供者。而在移动世界,这样的“超级媒体”暂时还没有出现,但是无论是亚马逊还是苹果,也无论是微软还是谷歌,都在觊觎着这一地位。不过可能性更大的是,“超级媒体”出现在现有框架之外。比如记录一切的“云笔记”工具Evernote。另外从桌面到浏览器(比如谷歌浏览器上涵盖一切的应用商店),以及类似于Pocket、Instapaper这样的收藏工具,都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预测七:含着@出生的新生代,将重构传媒新世界

  当从小玩着数码产品的新一代成长起来后,图像、视频、游戏将在未来十年的媒体产业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在图片和视频之间还有多种中间状态,比如infographics(数据可视化)的表现形态,现在已经被众多的媒体所采用。, Cowbird用时间线、地点、人物、故事主题等虚拟的方式把博客图片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关于重大事件和其中小人物们的“博物馆”——各种视觉化的展现方式和独特的组织方式,将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各领风骚。

  预测八:技术不断更替,内容还是王道

  由于互联网对原有的内容价值体系的破坏,如技术巨头以十分廉价的方式获取到传统媒体的原创内容,并通过二次销售获利,最终使得内容媒体受到极大的伤害。但是,互联网企业具有的技术属性也决定了,一旦其技术不能保持领先,便很快会被他人所取代。相较之下,如果内容媒体能够真正坚守自己的独立价值,正如《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已经证明了的,则会依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