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年被骂得最惨的8个广告 | 2017年度营销烂番茄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540

本内容由公众号“看你卖(微信号:kannimai)看你卖:一个认真研究营销和创意的地方。”

滴滴出行的广告当中物质变成了父母衡量女婿的标准

在商业社会中,不可否认,我们的欲望、需求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的想象,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广告塑造而成的。

美国心理协会早就发现,垃圾食品广告和儿童肥胖、广告中过于完美的女性与青春期自卑都正相关。因此,这些违背美好价值观的广告,正在引起各界的抗议和抵制。

在中国的广告界,这样的问题更为严重。常见的“歪三观”包活:物化女性、以金钱衡量择偶观作为广告核心,或者堂而皇之地将“以貌取人”合理化;以及恶俗的低级趣味。

虽然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销售转化,但是它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向人们传递更为美好的价值观。因此界面新闻今年设立了一个“烂番茄广告”榜单。进入这份榜单的广告,或是出于故意炒作,或者出于无知,都应当被抵制。

滴滴出行:合格女婿的唯一标准是有房有车吗?

婆媳、岳父母女婿等婚姻家庭中的关系,是今年烂番茄广告中出现率最高的争议题材。

在滴滴出行今年5月发布的系列广告中,女儿带着其貌不扬的男友见自己父母,原本岳父母脸上写着大写的“不满意”。当女儿男友把学位证书、一摞房产证、和马云的合照等一系列身份象征掏出来时,二人立即变脸,迅速热情了起来。滴滴出行试图通过这支广告表达其平台司机有车有房的“安全感”。


这支由著名泰国导演Thanonchai Sornsriwichai操刀的广告中有不少幽默的转折,情节也部分算是扭曲现实的写照。但当品牌站队、肯定了“用外形、财富和社会地位当成衡婚恋标准,也站在了平等和爱的对立面。

宜家中国:没有男朋友=Loser

另一个因为刻画畸形婚恋观而入选烂番茄的广告来自宜家中国。

与滴滴出行的广告类似,这支广告中的岳父母也被刻画成了干涉子女婚恋生活的负面角色。母亲原本对女儿怒吼“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而当女儿突然从门后拉出自己男朋友,她的父母立刻笑逐颜开地把宜家家具摆了出来。最后配上的广告语是“好事说来就来,轻松庆祝每一天。”


讽刺的是,宜家在国际上的广告一直以互相尊重且平等的理想家庭价值观为导向,此前刻画离婚家庭和单亲妈妈的广告都获得不错的消费者反馈。而在中国市场,他们所谓的“本地化”却选择了最有争议性的表达方式。

对于这支广告,人们普遍的反感之处在于他们错误地倡导了“父母干涉子女婚恋”及“有对象才算人生赢家”的价值观。网友评论:“结不结婚都是个人的事情,不需要广告用亲情道德绑架”。

宜家中国随后在官方微博中迅速发布道歉声明并表示将下架广告,并表示他们“鼓励和接纳不同的生活方式”。道歉虽然诚恳,但他们对中国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理解真的需要更新了。

奥迪二手车:还能把儿媳妇比作二手车?

香车美女的搭配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奥迪二手车把这个搭配进一步“扭曲”了。在奥迪今年夏天投放的视频广告中,新婚夫妇的婆婆闯入婚礼,通过揪鼻梁、掰开牙口等各种方式检查女性是否合格,最后还把目光瞄向了女性的胸部。


这支广告的本意是将女性比作二手车,各项指标都能通过检查才让人放心,从而宣传其旗下官方在线4S店的认证二手车交易平台。把媳妇比喻成一辆车,在众人面前进行各方面检验,并贴上“质量达标、合格”之类的标签,对于女性的不尊重程度令人震惊。广告在微博引来了大量批评,正如有网友表示“掰开嘴检查牙口是对待牲口的方式”。

更美App:幸福只属于美丽的女人

“人变得庸俗,是从发胖开始的。”

“都说世界上好人多,但其实他们只围绕在好看的人身边。”

整形App更美在广告中刻画了一个残酷的世界:一个女孩为了寻找幸福从小镇来到大城市,却因为相貌平凡、无人理睬而自卑;另一个女孩则把普通的收入、普通的丈夫和不甘心的生活归因于自己的相貌普通。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我们曾报道过那些羞辱你的广告往往更容易成功,它们通过打击消费者自信、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满和恐惧感来卖货。但这些广告宣扬的“外貌不美等于失败”的价值观,正在不断影响女孩们的自我认识,某种程度上也在让世界变得更糟糕。

绝味鸭脖:为博眼球的低级趣味

今年双十一,在绝味的天猫店首页赫然上架了一张海报:仅穿着内裤的女性张开双腿,脚踝被镣铐锁住,旁边的文案则是“想要吗?鲜嫩多汁”,带着明显的性暗示。

绝味广告

这张海报迅速引起了大众骂声,绝味也于当日下架了海报并在微信公众号发文道歉。不过他们并没真的在反省,第二天绝味的微信公众号推文又出现了隐喻女性生理期的文案“这个月我提前来了,味足量更大……”。

很显然,这类广告的出现是为了迎合人们的低级趣味。对于品牌而言,如今流量和关注是相当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流量就意味着销量——由此,它们铤而走险,甚至错误地因为负面意义上的关注也是一种人气。

衣二三App:成功属于会穿衣服的女人

品牌们应该意识到,关于女性外形的讨论敏感且微妙,一不小心就容易身陷争议。共享衣橱App衣二三的广告又是一个案例,它讲一个“女性靠穿衣发迹”的故事。

广告中,会穿衣服的王薇薇靠自己的好衣品和每天不重样的搭配,打败了会八国外语的面试竞争者,三个月升为项目经理,因为衣服好看取代了顶头上司的职位,还邂逅了一位叫Jack Ma的神秘男子并因此入主董事会,最后因为太会穿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虽然得体着装是职场必备,但把职场彻底变成一个“以貌取人”的世界,不仅与现实不符,也在误导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如同楼上的整容广告,当“女人最大的底气在于打扮”堂而皇之地成为广告核心价值观,还有多少人记得,不投机取巧、努力提高工作能力、活出最适合自己的人生,才是更应该有的样子?

蚂蚁财富:贫穷就等于失败吗?

“每天都在用六位数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蚂蚁财富广告

蚂蚁财富广告

这组乍一看像支付宝做的宣传海报着实扎心。尽管后来支付宝辟谣这并不是其官方海报,而是蚂蚁财富联合16家基金公司推出的广告,目的是呼吁年轻人关注理财;但这类共鸣之余也激发年轻人恐惧感的广告也让人们开始思考:穷真的有错吗?

在我们的时代,社会看起来只青睐那些成功富裕的人,但这并不代表贫穷是一件“不值得原谅”的事。就像更美App的广告不该把长相平凡定义为失败,这组海报对贫穷的贬低也违背了尊重平等和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

Dolce & Gabbana:通过恶意对比贬低中国底层人民

时尚品牌D&G在日本等其他国家挺受欢迎的城市营销系列海报,到中国就变了味。

他们今年在官网发布了一组主题为“DG爱中国”的照片,但看起来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令人费解:让衣着D&G,光鲜靓丽的模特与表情疲惫的外来打工阿姨站在一起,背景是天安门。与模特产生强烈反差感的还有电动三轮车司机、黄包车老大爷和街边的志愿者阿姨。

这原本是D&G全球营销策略的一环,将模特与当地路人糅合在一起,呈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D&G的品牌精神。但如果你看过他们在日本拍摄的#DGlovesJapan就可以直观感觉到差异了:

DGlovesJapan

对比而言,在中国拍摄的这组海报实在谈不上美感,刻意用底层人民来衬托模特的方式,不但没有文化融合的感觉,也透露着一种缺乏尊重的优越感。

2017,你觉得哪些广告三观最不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