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哪些方面改变了腾讯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62

  我们不准备再谈微信的商业化了,一切让时间验证。

  其实有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微信在哪些方面改变了(正在改变)腾讯?这其实是微信价值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一款由广州研究院发起的半实验性产品,不到两年聚集了2亿用户,几乎被安装在了中国境内的每一部智能手机上,成为几乎在移动平台上替代掉QQ的另一个战略入口。在这一切都发生后,腾讯整个公司因为微信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两天和一些腾讯内部人士以及与微信团队接触较多的腾讯内外部人士都谈到了这个话题。可以给大家总结一下心得和发现:

  第一,微信是第一个腾讯内部有“人文情怀”的产品:

  腾讯是个产品驱动的公司,这一点不假。但腾讯此前的大多数成功产品都具备一个共性:迎合与满足其主要用户群的需求,为其开发特性与功能,并从中寻找变现的商业模式。这也让腾讯的大多数产品具备了相同的特征:“主流用户”容易上手,产品功能大而全,花哨不怕复杂,考虑用户感受的细节到位,但不美观。有什么样的产品经理就有什么样的产品——从最大的产品经理马化腾开始,一直都是这种最朴素和彻底现实的产品观念。

  但微信的出现改变了这些——其实不光是微信,包括张小龙主导的其它产品,都能看到一些不寻常的痕迹。比如QQ邮箱登录页面上的海子的诗或许巍的歌,比如微信登录首页上的迈克尔 杰克逊的歌词:“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对的”,比如同样是微信首页上乡间小路的隐喻,以及向乔布斯致敬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些元素从未出现在此前腾讯的任何一款产品上,而它们都出现在了微信上。

  这些交杂着中国本土与西方人文色彩的元素决定了微信是腾讯历史上最“不一样”的一款产品——事实上它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它扩张了腾讯的用户基础:更多原本不是QQ用户的人却成了微信的用户,而既有的QQ用户也大部分迁移到了微信上。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微信并不是一款单纯迎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它发现和创造了很多用户的需求。这在腾讯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而这些关于技术与哲学人文的迷思,第一次在腾讯被灌注到了一款面向未来的产品中。

  第二,微信是腾讯为数不多的“极简主义”产品:

  前面提到腾讯在QQ的平台上,从来不介意产品的复杂——用户似乎并不以此为忤。但在微信上,一点点“过度营销”的迹象就让很多用户怨声载道。但话说回来,微信是腾讯历史上为数不多靠简单取胜的产品。

  张小龙曾分享过Twitter让他眼前一亮的原因:一个简单的规则构造出一个复杂的世界,然后由用户推动这款产品(请注意,是用户推动,而不是第三方应用接入的推动)。这符合他的产品理想主义。因此,微信从一开始的产品逻辑就是简单的——尽管在后来的版本升级中叠加进去更多的功能(如朋友圈、第三方插件和公众帐号等),但它们在一款应用内的聚合和操作并不是太复杂。而正如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那样,张小龙对微信产品的基本要求是:简单、好玩、关注用户体验,避免定义复杂的逻辑和形态。

  而那些希望微信无处不在可以有营销机会的人,往往是从根本上忽略了微信从一开始希望做一款简单产品的初衷。

  第三,“微信理念”正在腾讯其它产品线落实与推广,腾讯产品文化发生转变:

  而据说这种“极简主义”的追求、科技与人文的交互等张小龙的产品哲学在微信团队内部已被奉为“圣经”。据一名与微信团队负责合作伙伴关系的员工打过交道的某知名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该名员工在提及张小龙的产品逻辑的时候几乎能倒背如流如数家珍,说到激动的时候整个身体都禁不住抖了起来。

  这个细节的确有些“神化”某个人的色彩——如果我们抛去那些显而易见令人担忧的理由不说,这至少说明两点:1)马化腾和腾讯的文化能够兼容这样的“异质”文化存在并让它成为主流,实属难得;2)腾讯内部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接受这种文化甚至变革整个文化的基因。

  而至少从产品和技术架构上,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这种变革已经开始了。

  据悉,微信业务作为一项未来的战略业务,在腾讯内部除了广州研究院之外,最高层参与最多的人是腾讯的首席技术官张志东(Tony Zhang)。张志东是腾讯的创始人之一,而马化腾目前在微信业务上的涉足,并没有外界想象和传闻的那么多。

  由产品和技术架构的最高负责人张志东主抓微信,也证明了腾讯目前对微信的战略思考,并不是更多倾向于商业化和运营层面,而更多的仍然是产品和技术层面。

  而张志东本人也深受微信带来的产品理念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极简主义。

  接下来的几个月,人们将看到腾讯旗下各条产品线在产品架构上的大幅度“简化”调整,也就是说,包括QQ即时通信、QQ空间、腾讯搜索和QQ手机浏览器等产品线都可能会比现在更简单。就连离核心业务稍远的腾讯网,也在被“简化”之列,腾讯网的若干频道都已砍掉了大量繁复的banner广告位和过于复杂的内容架构——即便可能牺牲广告订单和利润。

  微信的成功意义并不在这款产品本身,甚至触动了整个公司,接下来,我们让变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