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经过长达14个月的交接,Louis Vuitton不久前才任命的CEO Jordi Constans还是坐镇了一个月后就因病退位了。但是自Constans上任起,就不断有人调侃他卖牛奶的背景(他的前一东家是法国达能新鲜乳制品部门),更有人认为他的上任是LV快消化、平民化的扩展态势——这一点自2008年LV在全球投放电视广告时就被诟病了。更明显的是,前不久LV还启用了三位草根时尚博主来为其拍摄Mini Bag广告。
这一支Mini Bag的广告在巴黎拍摄,三位博主分别是由挪威博主Hanneli Mustaparta、瑞典博主Elin Kling以及俄罗斯博主Miroslava Duma。所谓博主,。同时,此条广告也并非不知所云地叙述一翻高尚的“人生旅行”哲学,而是换以明快的节奏和明亮的色调秀出产品。总之,接地气儿多了。
另一方面,LV在近期启动了全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旅程之约”,由名模Arizona Muse主演并拍摄于卢浮宫的一分钟广告也选择了在电视媒体投放——仅中国就有15个电视台会播放,这距离上一次的电视广告已经有4年了。而一个两分半钟的导演剪辑版将会在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网站及社交媒体平台播出。
显然,像LV这样活跃在社交媒体的奢侈品品牌比比皆是。根据全球商业研究下属的奢侈互动单元针对60个奢侈品牌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78%的奢侈品牌数字营销管理部门增加了2012年度社交媒体的营销支出,73%的相关人士表示将在2013年开始增加这部分的预算支出,同时有81%的管理者明确指出他们在数字营销渠道的总体支出已经超过2011年的水平。
Burberry的facebook主页
Dior去年就携手开心网于全球同步首发了“真我(J’adore)香水”最新广告片。近一个月的活动期间,仅通过开心网该广告就被播放了近45万次,迪奥(Dior)公共主页粉丝则增加了超过40万。今年,CHANEL同样在新浪微博对布拉德?皮特所代言的N°5广告进行了微首映。
即便低调如Tiffany,近来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讲自己的品牌故事。不仅如此,在名为“What Makes Love True”的最新campaign中,蒂芙尼发布了一个类似Instagram的iPhone APP,号召消费者上传照片讲诉他们的爱情故事。这些内容上传者不需要是大牌明星,,只要有一个好故事就行。
作为独一无二的品类,凡是能当起这“奢侈品”三个字的品牌,其一举一动自然备受瞩目,更何况近年来,以LV、Burberry为代表此类品牌常常在我们眼前晃悠,想不注意都难。蔡康永曾说,他界定名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名牌从来不在电视上打广告。而看看现在,别说电视了,就是网络中随便一个社交媒体里,不小心就能跟这些个奢侈品打个照面。慢慢地,你也就知道原来“猎豹”就象征着凯迪亚、“骑马的人”就是Burberry,GUCCI和CHANEL的logo字母原来一个是G一个是C……
最初的奢侈品,或者往前倒推个十来年的奢侈品,都是一副高不可攀的样子,谁能想象他们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和网民们打得火热的情形呢?但某种程度上,过去的奢侈品也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他们秉持着手工制品的精良,只为皇家贵族量身定制,也就是所谓“顶级小众定制的品牌”。而这个时代,一个刚刚工作没多久的小白领咬咬牙省上两个月工资就能买到一个LV钱包了。当然,这个钱包也不复当年的价值,毕竟只为少数人而定制的精品和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商品价值可是有云泥之别的。
奢侈品平民化的现象还可以体现在其店面的无节操扩张上。2010年LV曾高调宣称在中国将突破一二线城市布局战略,计划进驻三线城市以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PRADA也计划将在今明两年开设160家门店,从而将其零售网络的门店总数扩大至500家以上,今年新开的门店中,有一半位于中国、中东、巴西等“快速增长”的市场。
不过这一现象同样也引发了消费者的疑问:这些品牌还有原来的号召力吗?他们早期的高端拥趸毫无疑问正在日渐流失。
在2012年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中,通过对中国市场的3754名高资产人群(1000万以上)展开调研显示:中国富豪重复购买率较高的奢侈品牌分别为Chanel、Hermès、Cartier、BV、Dior,在“最能体现消费者品味的十大奢侈品牌”中也没有LV的身影。
不过,LV的销量仍是保持增长的,但是大多源自于新客户。在“财富新贵最爱购买的十大奢侈品牌”中,LV仅次于宝马,位居第二——根据2012胡润百富(Hurun Report),61%的中国富豪表示,互联网已超越其他所有渠道,成为他们了解品牌信息的主要方式——想必这些“财富新贵”有不少都会活跃在社交网络中。
另外,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报告《The World’s Next E-Commerce Superpower》,有近8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来了解奢侈品牌及其产品的更多信息。即便这些人未必会是品牌的消费者,但是对于奢侈品来说,社交媒体终归是一个讲诉品牌历史的好地方。
由此可见,那些放低身段走上社交媒体和门店扩张的高端品牌确实无可厚非,毕竟奢侈品集团里需要有个品牌来“身先士卒”走上平民快消之路,走量赚钱才能养着家里其他更高端的品牌。而且,除了“财富新贵”们,社交网络上还有大把愿意饿着肚子省下几个月工资买个Mini Bag的Office Lady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