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纸媒的不是互联网 而是纸媒自己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50

  纸媒《新闻周刊》将在12月31日死去,《德国金融时报》、《法兰克福评论报》、《纽伦堡晚报》等德国纸媒巨头,也已经于过去的几个月间倒下,纸媒之死,似已成定势,而纸媒最有可能转世投胎的电子媒体,却仍然看不到生路——自从新闻集团旗下的iPad电子媒体《The Daily》被判死之后。

  作为一名纸媒业的从业者,我认为此时一味的恐慌没有任何意义,客观的、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重新审视纸媒之盛与衰,就像纸媒曾经在漫长的岁月中对其他企业和个人的盛与衰所做的那样,也许才是救赎的良途。

  纸媒之盛,与民主社会的崛起,以及个人化、便携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匮乏,有直接关系。民主社会让每个人都有了解社会真实情况的权利和动力,而在电视、电台出现 之前,纸媒又几乎是唯一能够面向所有大众进行传播的渠道,在那个时代,它仅有很少的对手,比如图书出版,聚众演讲,政府和社会组织一级一级的上传下达等。

  电视和电台出现后,它们在用户的广度上第一次超过了纸媒,但受到媒体形式的限制,纸媒的影响力和权力实际上得到了强化,因为人们在从电视和电台获得一条新闻后,他们希望在电视和电台的播出时间之后,仍然能了解进一步的信息,而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纸媒几乎是唯一可以做到这点的。于是,纸媒达到了其盛世的顶点。

  随后,互联网出现了。于是,正如你看到的,纸媒开始走下坡路。但如果仅仅因为这,就认为是互联网杀死了纸媒,那这个结论就未免太廉价了。在我看来,真正杀死纸媒,或即将杀死纸媒的,并非互联网,而是纸媒自己,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第一,长期以来,大部分纸媒都采取单一的盈利模式——媒体本身很少赚钱,而主要依靠广告赚钱。这种模式让它们在面对互联网时,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因为互联网获取用户的规模远远超过它们,而这是广告价值的基础,而同时互联网却几乎可以免费使用纸媒投入很大成本获得的新闻。

  第二,大多数纸媒一直以来以提供读者所在领域足够全面的信息为价值导向,而非信息背后的价值,比如可信度、公正、客观、专业性,虽然它们宣称要做到这些,但受到广告客户压力、知识面、纸媒空间有限性、媒体利益同盟者等的影响,根本无法做到这点。

  相反,互联网对此采取了一种不做任何判断和努力的做法,把评判交给读者和每个信息的提供者,它只是提供所有的信息,所有人的评判,而这些信息的来源最初则是遍布每个角落的纸媒,接着互联网用户也通过BBS、博客、社会化媒体等加入进来,只要用户规模足够大,参与度得到足够保证,最后公正、客观等传统纸媒宣称的价值,便在一种近乎完全市场化的状态浮现了出来。

  第三,长期以来积累的资源、能力,奉行的组织模式,养成的企业文化,不足以帮助纸媒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并完成转型。

  在纸媒那里,研发模式深入骨髓,这种模式的核心是,由少数人甚至是金字塔尖的几个人根据假想的目标读者的需求,对新闻进行选择、采写和加工,然后提供给读者。而互联网采取的则是运营模式,即网站本身只提供一个平台,信息的产生、编辑甚至传播,都由用户本身完成。

  你现在该明白,为什么很多纸媒在试图与互联网内容门户展开竞争时,会进展迟缓甚至失败——由于他们继续沿用自主研发模式,虽然网络的读者规模会成倍增加,但平均每个读者的广告价值却也成倍下降,不足以弥补其较高的内容获取成本,而同时它们提供给用户的却只是有限的信息。

  最终,大多数的纸媒在原有的作为信息源的价值定位和运营模式下,将难免一死。除非它们找到适合自己资源和能力的新的价值定位和相应的运营模式。

  不过,由于在全球范围内,新闻仍然不那么自由,新闻的自由市场尚未建立,人为的新闻垄断和干预仍然存在,因此一些在原有的价值模式下掌握着核心能力的纸媒,仍然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下去,甚至可能由于大量不那么具有竞争力的纸媒的消失,少数主流纸媒仍然能保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