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营销颠覆了哪些旧规则?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76

  堪称完美的新营销案例,究竟需要哪些特质?APP、微博俗了,AR互动,LBS技术才是流行,但这似乎都无法切中要害,在虎嗅“wow 2012年新营销案例评选”中,评委和公众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案例的价值。在接下来的十天时间里,虎嗅将持续地推出精彩点评的系列文章,欢迎加入拍砖,虎嗅送手机!

  新媒体营销不仅要“抖机灵”,合适的时候也要“秀肌肉”

  这是评委罗振宇对“华为中国芯:950平方米上的3D对决 ”的点评语。近年间,新媒体营销玩的是“技术和应用”,但是,真正引起传播的营销必定是疯狂的、搏出位的“社会实验性”营销——让消费者成为参与者和话题的传播者。

  华为将手机和平板游戏对战画面投影在新加坡财富之泉的广场大楼上,950平方米的大屏幕玩街机游戏,多疯狂!评委黑马良驹称,“这一创意营销吸引众多路人围观,也将在视频网站引发病毒视频转发和传播”。

  CMO们,妄想设计和创造出体验,放弃吧!

  评委们对“太古地产:三里屯,潮玩大恐龙”评价甚高,黑马良驹称,古老的恐龙和时尚潮牌结合,营销互动性很强,与项目的定位也很契合。

  去年国庆期间,,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时尚商业区举办XXL恐龙化石展。一度犯难的是,如何在展示史前恐龙化石的同时,保持三里屯Village一贯的酷感及形象。上海麦肯的创意策略是:“不要让恐龙把我们拉回至远古,而是把它们带来2011”,将这些恐龙化石变身为时尚潮物品,以此吸引众人的眼球。

  在这个案例中,消费者寻找体验、分享体验的过程被无限放大——消费者可下载App,用摄像头对准遍布三里屯的广告海报,即可发现屏幕中显示出来的奇幻动画效果,还可亲手为恐龙DIY潮服,并通过社交网络与好友分享。完成互动活动的消费者可换得限量版“超大包包”,将时尚大恐龙随时带在身边。

  评委罗振宇称,很多品牌做营销,往往越俎代庖地帮受众提炼体验,什么超越,什么狂野之类。大恐龙的妙处在于,让受众自己去找。体验无须定位,只要打动人心。

  2013,微电影还受宠吗?

  微电影是在2010年诞生的营销概念。来自优酷的预测,2012年有超3000部微电影诞生,总播放量将达到30亿。而在虎嗅的榜单中,微电影营销案例并不少,例如三星Galaxy SIII: 社交微电影《星知我心I Know U》,卡地亚史诗微电影《卡地亚奥德赛》,路易威登《东方列车》等。

  从桔子酒店12星座引爆微电影之后,微电影以低成本、高性价比被行业追捧,但过去两年间,微电影营销明显在走下坡路,《环球企业家》的文章《微电影营销还能火多久?》指出,微电影将会如何进化?抑或只是昙花一现的营销现象? 微电影从诞生开始,就与广告营销如影相随。现在,越来越多网民清楚其中大部分只是“长广告”,企业主对传播效果缺乏有效衡量机制也已产生质疑。

  以本榜单为例,微电影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1、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公司选择微电影营销,他们的做法是,史诗般的题材,宏大巨制的操作手段,2、从效果来看,伴随微博活跃度下降,微电影如何与SNS打通是微电影营销的关键。

  评委罗振宇对“路易威登的东方列车”评论称,新媒体营销,急不得,也懒不得。不是靠几个微电影,点算转发量就叫新媒体营销。本质上,它应该是品牌虚拟人格的行为艺术。

  如果仅仅将微电影理解成渠道,那么,它就是传统视频广告的马甲,但是,它更应该是彰显品牌人格化的艺术之作,这是微电影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