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节,三家运营商7天累计发送320亿条短信,但短信业务增幅明显下滑。于是众多互联网人士和分析人士就开始持续唱衰运营商,尤其短信,被认为是最被冲击的业务。转眼一年过去了,微信宣布用户数突破3亿,又赶在春节前发布4.5版本,在增加实时对讲、支持多人实时语音聊天的同时,特别强调群发功能,各媒体上的分析和软文也是铺天盖地,一致唱衰短信,认定今年微信会对运营商当头一棒,短信业务必然大幅下滑。文章的链接我就不列了,有心者自己一翻就知道。那么被众多专家不看好的短信,今年春节交出什么样的结果呢?我虽然身居运营商,但不能披露未经公开的信息,所以只引用那些媒体报道过的数据。
春节上班第一天,官方报道:春节短信再创新高。除夕当天,中国移动91亿条,电信28亿条,联通14亿条;除夕到初二,看三天的数据:中国移动175亿条,电信41亿条,联通27亿条,比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如下图)。于是,众多问题出来了。
第一,为什么短信量未大幅下滑?我在春节前的判断是:移动的短信发送量会下降;电信联通由于用户数的增长,短信总量将有所增加,考虑到移动的基数大些,所以总量可能是微降。而在实际数据中,除夕移动的短信总量不降反升,是导致总量持续走高的根本原因。而为何移动短信发送量还维持在高位,数据摆在那,各人有各自的立场和解读,大家自说自话吧。
第二,微信替代了多少拜年短信的业务量?从实际数据来看,似乎并不大。从不完全调查来看,有的人士微信和短信都发了,有的担心微信的稳定性和到达率,等等。但在年前如此不对等的宣传攻势之下,微信未能有效替代短信,这个现象引发的微信定位、行为模式、客户体验等一系列可优化的问题,应该引发微信等互联网产品团队更多的思考。
第三,三家短信量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在总共11亿客户中,移动:联通:电信的用户数比例大约是7:2.5:1.5,短信发送量却大概是6:1:2,有人怀疑电信的数据不准,也有人分析另有原因。我想这个问题是值得运营商人士研究的。
第四,短信和微信各自带来了多少价值?一条短信一毛钱只是理论值,如今短信基本都含在套餐里,不可能再维持那么高的单价,但虽然短信的价值在下滑,但短信还能带来收入,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些收入,基本都是运营商自身的收益。而微信呢?流量的单价是多少,大家心里有数;而微信拉动的流量给运营商带来多少价值呢?而微信又给他的母体腾讯带来多少价值呢?两边相加,微信给产业创造了多少价值?对这个问题该由行业人士更多分析了。
第五,被不看好的短信还能熬死多少明星产品和业务?媒体大规模报道春节短信是2002年,那是移动梦网最辉煌的年代,那年春节长假移动短信总量是60亿,联通10亿。如今已过去了十一年,短信总量仍保持艰难但持续地增长,今年长假7天总量超300亿基本成定局。这十一年中,有多少明星互联网业务和产品迅速诞生,而又黯然离场了?在商言商,我说短信的命硬,运营商的命硬,能将一个业务维持这么久,命硬的背后,是强大的运营能力;反之,如果业务或产品只会简单地通过降价来营销和拓展,相信这个业务难以做长久。
第六,春节前给业内人士看好的微博拜年、微信祝福,业务量如何?不要再拿客户规模说事了,根据发布的数据,微博5亿,微信3亿,都不少了,况且都是时尚,花了那么大力气做的产品和营销策划推广,到底春节期间有多大的量,能告诉我们一声不?不说的话大家又要瞎猜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问如我一样的运营商er的:互联网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短信、语音等业务都将逐渐降价甚至被取代,我们准备好了吗?通过短信的这个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替代的过程可能是漫长的,运营商做好自己最重要。倘若被业界忽悠得低估了春节期间传统的业务量,没有做好扩容和保障工作,短信拥塞话务不通网络不畅,那才该打屁股呢;
第二,运营商走得稳,不一定被走得快的超越,毕竟基数大,基础在,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要对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从事的事业有信心。
第三,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永远领先的业务,今年没发生的事情不意味明年不发生,短信等传统业务给了我们更富的积累和资源,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争取了时间。现在该面对痛苦和压力,为未来寻找出路,一方面要修路铺路,做好智能管道,另一方面也必须要介入到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中去。
看未来,也许两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短信和语音业务一样将风光不再,为此我们做好准备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