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自媒体其实相当靠谱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12

  昨天青龙老贼发了篇《

  要分析一个产品从商业上是否可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它对于用户是否有价值、对于合作方是否有价值、自己能不能做好、竞争对手和大环境对自己是不是有影响,如果这四点都没问题,那事情基本上就靠谱。

  对用户是否有价值

  我想这段基本上可以不用论述吧?反正我是觉得它属于不证自明的问题。

  对合作方是否有价值

  合作方,其实就是指广告方了。一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用“当年博客做广告已经被验证失败了”这样的理由反对我了,但是博客和微信二者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第一个层面:

  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有可比性吗?即使是一个一模一样的产品,从PC移植到移动端,那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产品了,个人化、移动化、实时化使得移动互联网的粘度远远超越PC互联网。

  第二个层面:

  守株待兔和主动出击有可比性吗?博客是守株待兔的,你发了一篇文章以后,你不知道谁会来看、多少人会来看、什么时候会来看,你博客每天的流量是起伏不定的,一段时间不更新以后,可能流量就再也难以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了,因为读者都已经忘了你了。而微信则是主动出击的,当你每完成一篇文章,你点击“群发”以后,所有的订阅者就都收到了,你只要知道你有多少订阅者,基本上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点击量了,而且幸运的是,即使你一段时间不更新,你再次群发的时候,流量还是有那么大。

  第三个层面:

  博客和微信在对读者的粘性上有可比性吗?在博客里,读者通过评论和博主互动,这是一个公开的空间,所以你们不可能交流的太深入。如果你们想一对一说点什么,那只能发邮件、加msn或者qq之类的,很麻烦。而在微信里,你只要直接回复就好了,想怎么聊就怎么聊,所以你可以更容易的发展出你的铁杆粉丝。

  我想这应该已经可以说明博客和微信做自媒体是两个概念了吧。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来看微信自媒体对广告主是否有价值。我曾经写过一篇《我为什么要投自媒体广告》,完整阐述了我作为一个广告主,认为微信自媒体给我带来的价值,需要的读者可以搜索来看。

  自己能不能做好

  质疑微信自媒体的人总是怀疑作者能不能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以此来说明这个事情不靠谱。这个质疑其实有很多常识性的误解。

  第一,绝大部分媒体的生命其实都是不长的,只是他们死掉了,大多数人不知道。所以,一个自媒体在经营了一段时间以后不更新了,那再正常不过了。

  第二,质疑的人说你不能天天写出新东西吧,你总有一天会没有东西好写了,那你就完了。这个误解在于,如果他是一个写不出来东西的人,他干嘛要做自媒体呢?他本来就不应该做啊,他首先得是一个媒体人啊,你看连岳写了那么多年《我爱问连岳》,他不是还在写着呢嘛。再有,我们不要拿衡量传统媒体的标准衡量自媒体,它的存在是以读者对媒体主本人的喜欢为前提的,即使他不能写,他推荐一些文章,或者自己没事儿坐那儿跟读者聊聊天,都能把这个媒体给维持下去。我们看“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老师,每天说一段话,然后发一篇别人写的文章,不是做得也很棒嘛。

  第三,以前在博客时代很多人到后来都不坚持了。到底是因为坚持不下去了,所以商业化这条路没走通,还是因为没有办法商业化,所以不能继续坚持下去呢?这个问题其实挺值得思考的。如果说程苓峰的云科技能够一直有广告进来,那我找不到他不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啊。

  第四,自媒体不是还得靠传统的媒体来拉用户吗,不然你的用户从哪儿来?这一点没错,不过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它不是自媒体行业的问题,而是某一个具体的自媒体的问题。对于谢娜、李开复这样的名人来说,他们天然就没有这个问题,发个微博可能就有几十万的订阅了,而对于像我这样的人,辛苦一年可能也才几千。但这是我的问题,而不是自媒体行业的问题。

  竞争对手和大环境的影响

  自媒体其实很难定义自己的竞争对手。我觉得自媒体人和艺人非常类似,你能说王菲是那英的竞争对手吗?不能,因为他们提供的产品是充分差异化的,一个自媒体人的存在并不以另一个自媒体人的消失为代价,大家可以相安无事。而对于机构型媒体来说,竞争对手的概念还是非常明确的,《财经》可能把《新世纪周刊》作为自己的对手,《中国企业家》可能把《环球企业家》作为自己的对手。

  从大环境来看,最大的变数就是是否会有一种更新的传播手段替代微信自媒体。目前我们还看不到这一点,因为微信自媒体本身就是大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产物,微信本身才刚刚起步,今后的发展时间还有很长,因此自媒体短期内也看不到被新技术变革替代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我真的认为自媒体是很靠谱的。如果一个产品,用户喜欢、合作伙伴喜欢、自己愿意做而且能做好、竞争对手又不能搅局、大环境又比较有利,为什么就非说它不靠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