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遗产将去向何方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91

  2月27日,淘宝论坛的“卖家之声”版块内抛出了一个网店过户要不要开禁的意见帖。一时间引来众多淘宝卖家的关注,不少人猜测,淘宝正在为“虚拟财产”过世继承和转让的开禁做准备。

  其实,我们的虚拟数字财产又岂止是网上店铺。不知不觉中,互联网飞速发展,几乎已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许多人拥有不止一个社交网站账户和邮箱,甚至还有虚拟货币、游戏装备,这些都是我们的数字财产。但人们也同时面临一个困惑,这些数字财产在我们百年之后将去向何方?今天,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越来越需要我们给出答案。

  社交网站首当其冲

  所谓数字遗产,指的是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所有网络权益和财产,包括个人网络博客、相册、文件、信函和视频等组成部分。它是互联网时代高度发达的产物。随着人类对网络的使用日益深入,相关数字作品的著作权和相关信息的隐私权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应运而生。涉及上述权益的数字遗产继承问题逐渐引发了热议和纷争。

  提到数字遗产纷争首先就绕不开社交网站,因为它们几乎已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分享喜怒哀乐必不可少的工具。以“脸谱”公司为例,目前该社交网站每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突破10亿,覆盖全球七分之一左右的人口。65岁以上的网民目前是其增速最快的用户。这一年龄段用户的死亡率显然最高,而社交网站的性质则决定了用户留下的网络足迹对家人和朋友更具重要意义。但倘若这些逝者的记忆被封存在网上,却因其生前设定密码而无法获取,那么陷入无限哀伤之中的亲属们会认为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知情权和控制权。

  一边是悲恸的家人,一边是用户的隐私,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非常重要,但并非易事。最终,“脸谱”公司在遵守相关限制供应商向第三方泄露数据的法律规定的同时,采取了较为人性化的举措,开始允许亲友在删除死者账户和将账户设立为“缅怀状态”之间做出选择。若选择通过账户纪念死者,这些账户将停用,只允许用户生前的认证好友对页面进行浏览和评论,但所有人都禁止登录该账户或对其中内容做出编辑。

  相关法律有待健全

  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娜奥米·卡恩曾指出:“凡是人们生前储存在互联网、电脑和云储存中的有价值之物都可称为数字遗产。它们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也含有感情价值和个人价值。”随着个人分享信息量呈现膨胀式扩张,数字遗产涉及的隐私权问题亦显得愈发突出。

  针对数字遗产这个网络时代的新兴领域,一些国家在对其立法保护方面已取得了初步进展。美国立法者正试图对有关如何处置社交媒体、电子邮件账户及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数字遗产的相关法规做出澄清。该国有五个州已规定遗嘱执行人有权管理数字遗产。康涅狄格州和罗得岛州的法律涉及电子邮件,而印第安纳州、爱达荷州和俄克拉何马州的法律则有关社交网站和博客账户。美国统一州法委员会去年11月首次召开相关会议,计划起草一份可让更多州采用的数字遗产法规。预计至少两年后将启动全国性立法。

  德国的数字遗产是按照普通继承财产统一管理的。在认定其具有金钱价值后,死者去世后10年内,其数字遗产的财产权都会受到保护。而韩国表示正在讨论是否制定关于妥善管理及保护死者留下的网络活动记录的指导方针。

  现有法律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仍亟待完善和细化。而大部分国家的法律都认为数字资产大多具有很强的人身专有属性,往往只针对专有主人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如果主人去世,它们的价值大多会随之消亡。

  另一方面,一些网站认为对长期不登录的账户进行数据删除甚至销户是合理做法,即便用户拥有账户所有权,但久不使用会占用网站资源,阻碍网站统筹管理。此外,网络公司担心一旦网络账户可作为遗产继承,用户隐私泄露以及通过审判确认继承人和被继承人身份等问题都会推高公司的运营成本。这些不利的客观情况和反对声音都为法律规范数字遗产继承和处理问题增加了难度。

  我的“遗产”我做主

  法律定位尚不明确、网络运营商的规定各不相同——面对数字遗产继承方面最主要的两大问题,我们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日常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数字资产,提早安排好相关的遗产处理。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隐私问题首席顾问、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法学教授彼得·斯怀尔的话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当事人把账户密码告诉信任的人”。

  网民们可以有意识地列出自己的网络账户清单,在此基础上对账户及其内容按“继承还是遗忘”进行分类。把一些重要网络账号的密码写在遗嘱中,交给律师保管。一旦发生意外,律师就会把这些密码数据和遗嘱一起交给指定的人。

  如果有人认为用这种传统办法来处理数字遗产显得有些过时,则可以求助于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数字遗产服务商。只要在这类服务网站注册为会员,就可以享受密码托管、网络内容备份等服务。网络账户可指定“受益人”,以便用户将来过世后有人继承其遗产。当然它们中有些是免费的,有些则需要缴纳年费。

  另外人工智能界在这一方面也为大家提供了选择。一家非营利组织设计出一款机器人,邀请人们提供日常生活细节用于打造自己的化身。当逝者的数字信息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得以重现时,“永生不死”或许将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