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谋》日前上映,我想最大的卖点应该就是郭富城和张家辉两大影帝飙戏了,看片名应该是会有个巨大的阴谋,众线联盟给主角下套,电影的具体风格似乎不得而知,然而如若我告诉你该片原名叫《A+侦探》的话,你是否会顿时恍然大悟呢?
该片其实就是前两年《C+侦探》、《B+侦探》的延续,至于为何改了名,我想应该是片方也对自己的字母侦探系列没信心吧!对于香港电影人而言,在内地有个几千万票房就是赚了,所以续集年年接着拍,口碑年年往下掉也不足上心。此次不搞续集反而改名,明显是出于票房考虑,若不揭穿它《A+侦探》的真面目,该片借着郭富城去年《寒战》的口碑影响力以及张家辉此前《证人》、《线人》的出色表现,该片应该会有市场。
电影圈被片名定了票房成败的比比皆是,大有“成也片名,败也片名”之势。对于那些败笔,数数就让人无限惋惜。
错起:《赛德克·巴莱》《东风雨》《月满轩尼诗》
去年那部在台湾创造票房神话的电影《赛德克·巴莱》在内地公映后遭遇滑铁卢,一时间业内人士包括明星都站出来替该片不值,这么难得一见的佳作大家都不愿意买单?事实是,观众看完片名对该片一无所知,只知道是个人名,仅此而已,花钱探究竟当然没人乐意冒这个险。其实该片的片名是赛德克语,意为:“真正的人”,我说导演,这么重要的信息点您要说的呀,玩儿内涵把票房也给搭上了。
再者《东风雨》和《月满轩尼诗》,这俩片名是文艺份儿十足,结果把观众给吓跑了。前者不说光看片名瞬间是一句诗映入脑海:忽如一夜东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叫一个春意盎然呢,该是什么爱情文艺片来的,错!是谍战片儿,在电影中日本的行动预报是“东风,有雨”,其实是密电暗语,片名由此得来。柳云龙大哥的大银幕处女作就这么被自己给毁了。
后者更绝,看了片名没有任何思路。在香港,你会有机会步入湾仔区,问人“轩尼诗”,他会告诉你怎么走,没错,这是落在香港湾仔的一条街,电影讲的是住在这条街两旁的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
误译:《铁甲钢拳》、《机器人总动员》、《飓风营救》
国内片存在错起,外国片就存在误译。以上三部均属佳作,然而票房输给了生硬制式的起名上。温馨励志的父子,热心环保的机器人,惊心动魄的父救女,结果一一被钢铁化、动员化、营救化。这种不负责任的译名方式,让观众错失了一部部佳作。
同样的,也有这样一批电影,用它们自己的方式吸引观众抱着满心欢喜进入电影院,又怀着满心悔恨走出来。这些观众同样是被误导,但不是片名而是电影预告片。
神剪辑:《最强囍事》、《家有囍事2009》、《花田囍事2010》
一目了然,黄百鸣的喜事系列,影迷每次看完都大呼上当,但还是每次一有喜事又会选择往电影院里栽,还不是预告片惹的祸。喜事系列的预告片堪称神剪辑,看完有立刻冲到电影院一睹为快的冲动,谁料整部剧的精华也就这两分钟。
炫技:《画壁》、《风云2》、《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
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画面炫丽,乍一看预告片以为是何等的豪华巨制,古装的就炫魔幻,时装的就炫爆破,让你误以为中国电影瞬间崛起,堪比好莱坞大制作。但实际上,这些电影均将近两个小时的片长,全片不可能靠这些个特技撑足全场,剧情上的各种缺失导致叫座不叫好的尴尬境地。
电影取名是一种艺术,是一门学问,预告片是一种宣传,更是一种营销。其实二者均是电影包装的一部分,口碑得失在内容,而票房成败就看包装了,前车之鉴需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