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真的没有商业模式吗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511

  魏武挥老师最近撰文——《

  我与魏武挥老师一样认为,自媒体人不应该为钱写字,为钱写字的作者必然会在写字时受到种种困扰,因而难以写出自己内心的字。但据此就得出自媒体没有商业模式的结论我认为还是有点草率了。

  自媒体能否实现商业化,在于影响力大不大

  魏武挥老师说自己曾干过自媒体商业化的事,但后来发现这事不靠谱。看过魏武挥博客的人,都知道他的博客有一个“若觉此博有益,当然欢迎你向我支付几块钱”的导航,这事其实不只他一个人在干,我所知道的李华芳就在干这事。但是我从李华芳那里得到的反馈是这一措施带来的效益并不明显。今年李华芳又在博客上做了个“寻找1111个读者”项目(这个项目也是在实践凯文·凯利的1000铁杆粉丝理论),他这个项目是寻找1111名读者,在一年内每人为他的博客支付100元,这样一年就是超过11万的收入。用他的话来说这“可以维持一个blog相对体面的生活了。”

  如果这种措施可以成功,那自媒体的商业化就可以实现了,自媒体人既站着写东西,又把钱挣了,这就不用被包养了吧。但我从李华芳那里得到的消息是,他这一项目的进展也很不顺利。从魏老师的话中可以推断,他的“若觉此博有益,当然欢迎你向我支付几块钱”项目的进展情况恐怕也不乐观。

  那么这种模式对自媒体来说有没有可能成功呢?当然可能,如果做这个事情的不是魏武挥、李华芳,而是韩寒、留几手,那么我相信事情应该会容易很多。其实他们一直都在做这个事情,只不过换了个方式——广告。

  韩寒的博客中有雀巢咖啡的广告,留几手的微博时常会发一些软性或硬性的广告,而肉唐僧则会在每一条广告微博前面都加上#这条是广告收了100#(注意这不是软文是硬广告)。他们这些自媒体用广告的方式实现了商业化。

  那么魏武挥、李华芳为什么不在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上做广告呢?因为与上面几位比起来,他们虽然也是自媒体,但知名度远不如上面几位,做广告的效果并不会那么好,收入也大概不会很理想。

  所以自媒体能不能商业化,关键在于这个自媒体和自媒体人的影响力有多大。

  以自媒体扩大影响力,在自媒体外寻求商业化

  但对于一些影响力没有那么大,而是相对比较小众的自媒体人来说,难道他们就没有机会实现商业化了吗?其实办法也是有的,我总结了一句话:以自媒体扩大影响力,在自媒体外寻求商业化。

  一个小有名气的自媒体人,如果坚持较长时间的创作,那么他的读者总是会慢慢增加的。当他的自媒体达到一定影响力之后,很可能会有媒体来约他写文章,写专栏。写专栏是有收益的吧?而写专栏又会反过来增强这个自媒体的影响力。通过自媒体扩大影响力,在通过媒体约稿实现收益,其实这本身就是自媒体的商业化模式。

  除此之外,小有名气的自媒体人还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发起沙龙或其他活动。自媒体可以与一些书店或咖啡馆合作,吸引粉丝前来参与,得到的饮品收入自媒体人可以从中分成。这个方式对自媒体人和书店或咖啡馆来说是双赢的。自媒体人可以从中得到收入,而书店或咖啡馆可以增加客流。事实上,在北京,我参加过不少类似这样的沙龙。

  魏武挥老师本身是专栏作家,他为媒体写的文章并不是软文,而是真正自己想写的东西,也就是说站着把钱挣了。所以其实他自己已经实现了自媒体的商业化。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慢慢积累读者,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有一天可以在自己的自媒体上做广告,到时候他实现自媒体商业化的地方就真正来到自己的自媒体了。

  其实我并不怀疑,魏老师现在完全有资本在自己的自媒体上做广告,只不过他为了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或者其他原因而没有这么做。不过我的意思是,如果魏老师不想做广告,而他的影响力非常大的时候,他的“若觉此博有益,当然欢迎你向我支付几块钱”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自媒体实现商业化,不是靠被包养,而是用一种以自媒体扩大影响力,在自媒体外寻求商业化,最终再回到自媒体实现商业化的模式。简要来说就是自我(自媒体)——外部(自媒体以外)——自我(自媒体)的模式。

  成功运用这个模式的其实不少,我举个例子,微博红人@琢磨先生,他先是以微博为自媒体进行创作,吸引读者,在因写“微博三国”小有名气后,开始在北京一些剧场举办脱口秀表演,借此使影响力扩大后,他再次回到微博,此时他的粉丝已有几十万,要做广告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当然如果一位小众自媒体人不想等到影响力非常大后,再进行商业化,那办法也是有的,但前提是他需要有1000名铁杆粉丝(必须是铁杆粉丝)。如果一位自媒体人有1000名铁杆粉丝愿意付费看他的最新文章或听他的讲座,那么自媒体也可以实现商业化,这个观点我将在另一篇文章“超越1000铁杆粉丝”中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