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云服务Cloud Drive落地、Kindle Paperwhite升级最新固件支持亚马逊中国书城。这一系列的动作让亚马逊Kindle阅读器进入中国市场看起来将要尘埃落定,它能改变国内电子书市场的混战局面吗?
经过了数次“跳票”之后,Kindle这一次应该做好了准备。
4月19日,亚马逊的个人存储云服务Cloud Drive低调地在中国上线,它将为用户提供5GB的免费空间。此前亚马逊Cloud Drive云存储廊坊数据中心已完工,项目总投资98亿元。
云服务一直是亚马逊的核心业务,也是Kindle服务的重要优势之一。它和亚马逊Kindle书城无缝整合,买到的正版图书均可一键同步,只要买一次在任何设备上都可以读取且容量不会算入免费5GB空间中。去年,亚马逊在日本上线云服务一周之后,就发布了Kindle和Kindle Store。
另一则消息让这种猜测显得更有依据。就在4月25日,亚马逊电子阅读器Kindle Paperwhite更新了最新固件5.35,支持亚马逊中国书城,并开始接受图书推送。加上之前已经上线的Kindle Store,可以说万事俱备,只等Kindle了。
即使亚马逊早已从电商平台变身成为现在的以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巨头,Kindle业务以及整个Kindle生态圈对它依然重要。
在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亚马逊CFO托马斯·斯泽库塔克(Thomas Szkutak)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我们销量最好的十大商品,要么是电子内容,要么是Kindle相关产品。Paperwhite是我们全球销量最好的产品。”
摩根士丹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行业首席分析师Scott Devitt表示,亚马逊Kindle业务的成功非常重要,因为这项业务比该公司的其他业务利润更高。Kindle业务包含硬件业务和相关数字内容,去年为亚马逊贡献了11%的营收以及34%的营业利润。Kindle是亚马逊的利润池,可以补贴其他项目的投资。
和许多在中国的跨国互联网公司一样,亚马逊中国业务仍未摆脱挣扎局面。虽然在中国已经努力了8年之多并花费7400万美元收购了本土电商平台卓越,但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12年第三季度,亚马逊在中国在线零售营收市场的份额为0.8%,排名第五,远低于阿里巴巴的76%。连CFO斯泽库塔克也承认,中国仍然处于“长期投资”阶段。Kindle业务的快速引入无疑是改变困境的一个主要办法。
Kindle实在让人等得太久了。早在2010年,卓越亚马逊网站上曾发布 “Kindle供应商管理高级经理”职位,引起了对“Kindle入华”的猜测,它甚至还有了个中文名“金读”。后来Kindle设备通过审核、Kindle Store上线都被与Kindle入华联系在一起,但始终没有结果。
这段时期,在美国和英国,亚马逊的电子书总销量已经超过了纸质书。在日本,互联网研究公司Impress R&D的调查显示,Kindle Store上线后仅2个月就以明显优势压倒索尼Reader Store成为使用率最高的网上书店。
但亚马逊或许正在错失进入中国的时机。“Kindle晚了很多,现在平板电脑越来越小,手机的屏幕尺寸越来越大,它们都不输于Kindle。”中信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总经理黄锫坚表示。
市场研究机构IHS iSuppli称2012年全世界的电子阅读器销量下跌36%,并预计持续下跌到2016年,电子阅读器的销售量大约就只有710万。
尽管如此,中国的市场空白依然存在—传统图书的电子书太少。没有一个平台能够让读者轻松地买到所有他在一般书店或者网购能买到的想看图书的电子书版本。
淘宝电子书主要是吸引女性为主的网购人群。豆瓣阅读更多受文艺青年喜爱。多看书城以技术和创业类图书而受到追捧。中信飞书,通过自己的直销渠道吸引着经管和新知类读者。唐茶以高阅读体验吸引读者。但这些平台书的数量都少得可怜。
拥有大量资源的盛大云中书城的优势只在网络文学和手机文学上,其目标客户定位也和传统图书爱好者相去甚远。
中国需要一个类似Kindle的平台,而不是只顾自己利益,不惜牺牲合作伙伴利益的游击队。
类似事件最近一次发生在几天前结束的京东、当当电子书全场免费送的活动中,有用户声称一天下载了100本免费图书。由于当当、京东和出版社使用的代理分成制,将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一旦免费销售的话,出版社和作者得不到任何报酬。
“国内各大电子书平台,几乎都在亏钱培育市场。市场没有游戏规则,大家都乱来,作者赚不到钱,供应商赚不到钱,用户付费习惯培养不起来”。黄锫坚说。
Kindle进入中国无法确保成功,但它有值得期待的地方。
“如果Kindle设备能跟商店一起上线的话,很有可能会扩大它的规模和影响”。湛庐文化总经理陈晓晖表示。他估计,国内大概有100万台水货Kindle,一旦国内服务被激活,亚马逊瞬间就拥有了百万级的用户。
亚马逊和国内出版社合作主要采取批发折扣制,把定价权交还了出版社,不像它在美国初期扩张时那般强势。它本身又有国内公司所没有的技术能力。云计算、和苹果一样神秘的Lab26实验室以及像一键下单这样的专利,这些都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最重要的是亚马逊有过成功经验。就像乔布斯能搞定唱片公司一样,贝佐斯知道如何与出版社打交道。与海外出版集团的合作也让亚马逊拥有更大的说服力。
相比市场规则的混乱,普通消费者更关心的其实是Kindle国内版的售价,以及是否如我们猜测的那样,Kindle真的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