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洗稿却拒不承认的“惯犯”:厚颜无耻背后是太好赚钱的生意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711

昨晚,自称生平不好斗的六神磊磊在公众号大开杀戒,一篇名为《今儿就从头彻底扒一下周冲,看是什么成色》的文章直指另一位自媒体人周冲(微信公众号:周冲的影像声色)洗稿。

所谓“洗稿”,其实像一种变相的抄袭。不同以往字句的抄袭,洗稿是把别人的创意、构思、标题等搬了去,从头到尾涂抹、改写一遍,乍看不同,但其实核心观点雷同,很多时候抄袭爆款的“洗稿文”打上“原创”标签,摇身一变又是一篇“10万+”。

愤怒的六神磊磊全文慷慨激昂、图文并茂列举了周冲“洗稿”的各种事迹,引来不少大v围观站队,场面甚是壮观。没想到2018年的开年第一撕,和魔都的初雪一样,来得这么早。

六神磊磊手撕周冲:“今日之扒,是你自取”

按照六神磊磊的说法,周冲洗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次是实在忍无可忍才出来替天行道的。全文慷慨激昂、图文并茂,列举了周冲以下几大“罪状”:

2.洗稿连配图都抄。

3.不以稿小而不抄,段子她也抄。

4.不打招呼窃用别人插图,还称这为“知识共享”。

而面对六神磊磊的连珠炮指控,周冲延续了以往的行为风格,拿起了法律武器。

24日晚,周冲在微博贴出“法律鉴定意见书”,称大v仗势欺人。对此,蓝鲸记者咨询了从事知识产权法相关研究的学者,对方表示这只是一份律所根据当事人委托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并不能作为判别是否抄袭的结论。

对此著名作家胡淑芬调侃称:“果然洗稿高手,把律所的《法律意见书》,活活洗成了《法律鉴定意见书》。”

“洗稿”虽是行业内容黑话,但其实近几年有不少“洗稿”事件都成为了媒体与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庄羽起诉郭敬明,到琼瑶起诉于正,再到流潋紫被指抄袭,甚至连号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宇宙网红咪蒙也曾经被指洗稿……

“洗稿”已经成为内容生产行业贻害极深,却又无法根除的毒瘤。

当内容成为生意,洗稿产业链应运而生

当内容创作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时,“洗稿”不再是孤立 的现象,背后的产业链应运而生。

2017年5月南都记者曾起底“洗稿产业链”,具体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利用不同平台之间的信息壁垒,跨平台搬运。调查发现随着内容创业成为风口,各大自媒体平台纷纷加大了对内容创作的扶持力度,然而“洗稿团队”正是瞅准不同平台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将某平台的首发文章迅速搬运至其他平台,改头换面重新发布,这已经无法用洗稿来形容,基本上是赤裸裸的抄袭了。但就这种方法让不少人实现了月入3万的梦想。

其次,使用“爆文生成器”,10秒炮制爆文。这种生成器可以快速把2到3篇文章的热点或精华整理后,就变成新的文章,成文虽然与原来的文章相似、但多处语句被置换成同义词。

第三,雇佣专业团队打造爆文。以上两种方法虽然也属于“洗稿”,但比较简单粗暴,最多骗点僵尸粉或粉饰一些数据,而高级的洗稿注定不能用技术与算法完成,需要真实的人来打造,因此不少以提供“爆款文”未主要业务的专业团队应运而生,他们通过抄袭爆款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方法,重新写作,每一个字都出自他们之手,但却没有一个思想与创意是原创的。这种行为往往最令自媒体人恼火。

可见,有产业链加持的“洗稿”正在疯狂的野蛮生长,

KPI压力与红利诱惑下的恶性循环

“洗稿现象”的泛滥自媒体平台难辞其咎。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它虽然推出了原创保护,但这对于“洗稿”这种高阶手法其实并没太大作用,他们早已深谙绕过“微信原创保护机制”的技巧,即便投诉也多半被驳回。本应该成为内容生产者保护屏障的机制在这里变成了为小人利用的漏洞。

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洗稿”在法律层面的侵权认定上。由于相关法律规定并不保护思想和创意本身,而是保护独特的表达方式,即“思想的表达”。但洗稿钻的就是这个漏洞,抄袭的并非字句,而是逻辑、结构和观点抄袭。

上海创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丁兴峰律师告诉蓝鲸记者,对于何谓洗稿,司法界目前并无统一的界定,,一旦发生洗稿行为,。因此,他建议原创作品权利人应特别注意保留证明作品属自己原创的相关证据,一旦发现侵权,可通过公证等形式固定侵权证据,。

但现实是,有学者通过经济学利用损益矩阵分析法分析发现,“洗稿” 、侵权成本低的行为,而且“洗稿”深度越深,,,,

洗稿易,,无数的“剽窃者、洗稿人”正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成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的地方就有生意。

当内容变为一门生意后,几乎所有的内容生产者都加入了“追逐热点、流量狂热“的队伍中,他们望着流量的价格水涨船高,眼看着同行“日日十万加的阅读,月月上百万的收入”,急功近利,虽然自知没有“日更”的能力与“爆款”的天赋,但依旧着手“复制”别人的成功,并且成效不错。

劣币驱逐良币,发展正旺的内容生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