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新闻APP培养用户粘度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622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


图为艾瑞网发布的报告中显示的PC和移动互联网趋势

  国外的互联网浪潮中,我们见证了Google、Yahoo、Facebook、Twitter等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国内的互联网浪潮发展虽然较国外要迟缓很多,但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盛大、新浪等公司亦成为如今中国网民光顾最多的互联网公司,不管今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何,至少在PC端,我们见证了他们的传奇。

  据统计,至2012年底,手机网民总数达4.2亿,占网民总数的74.5%,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2024亿元,用户规模将达6.48亿。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7316.0万G,同比增长56.5%,已连续三个月增长率超过50%,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首次突破100M,达到117.4M,同比增长30.4%。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都开始由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移,移动互联网呈爆发式的增长。


图为和讯网2013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查收回的6107份问卷数据

  根据问卷显示,看小说和看新闻总体数量最多,占27%,其次为聊天社交和搜索。PC端的战争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来,谁都希望自己能拿到一张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即使如今拥有4亿微信用户的腾讯,马化腾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说:这是外界给我们封的船票,我们自己觉得还是很担忧,仅仅是一个站台票,你能不能坐到终点不知道。

  移动互联网和PC端BAT的大格局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全新的舞台,传统的PC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上很多都行不通,用户数量增长最明显的微信,也一直在找盈利模式,微信盈利的口号从2012年喊到2013年了,直到现在,微信还没有声明自己的盈利模式,反而是一些游戏厂商在移动互联网大赚特赚。

  移动互联网目前的趋势是——一窝蜂,不管是否盈利,先挤进移动互联网这个浪潮中再说,即使是“站台票”也要拿到。百度收购PPS,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并购高德地图,一些传统互联网企业也将PC端的业务往移动互联网转移。最明显的就是新闻四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四大门户利用新闻APP试图黏住移动互联网用户,其中,新浪新闻的APP最迟钝,有人问“现在才强推新闻3.0,新浪晚不晚?”,传统媒体和搜索引擎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独立的APP,包括百度新闻和中搜的搜悦,新闻APP成了移动互联网的抢手货。

  据速途研究院4月27日数据统计显示,搜狐新闻2911万次的下载量位居第一,网易新闻1602万次,腾讯新闻1026万次,之后依次是:百度新闻(786万次)、即刻新闻(374.6万次)、今日头条(349万次)、凤凰新闻(329万次)、ZAKER新阅读(285万次)等。

  新闻APP已成为很多传统互联网公司入驻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情况来看,新闻APP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有内容,但不可靠,因为内容制作团队会有人员流动,且成本较高

  (2)个性化定制,需要考虑如何将个性化做到极致又降低定制成本

  (3)给予用户发表评论意见并使评论产生效果的机会(比如微博)

  (4)同质化严重,几个新闻APP的内容和功能大同小异

  用户对于新闻APP的多重选择导致了用户的粘度降低,那么试图通过新闻APP来培养用户粘度的想法就只能化作泡影。

  如何利用新闻APP培养用户粘度呢?笔者认为这需要该款新闻APP要具有“大杂烩”的功能,即通过它能满足基本的用户对于信息的基本需求。即包括新闻资讯、用户评论、专属订阅、该产品下用户账号通用、分享收藏、相关微博、相关视频、相关资讯、有问必答、百科知识、语音评论、个性化订阅、新闻精华置顶区等,将社会化网络发挥到极致,包括博客、微信、微博、社区、博客等内容,应有尽有,满足用户所有的需求,这样用户就不用从A新闻APP跳到B上面去,提高用户对于该新闻APP的粘性。

  这样新闻APP和产品APP的粘性才会增大,像是网易新闻和网易云音乐的结合,百度多酷和百度新闻的结合。用户对于新闻APP的需求远远大于对产品的需求,所以新闻APP能很好的帮助其他产品的用户粘度。

  在当前多个产品的功能出现重复的情况下,用户粘度会越来越低,通过新闻APP来增加用户对于其产品的粘度是目前传统互联网企业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具体做的话,需要的是标新立异,产品功能多,用户需要不一样的功能,要的是“我要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