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没了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14

  我最近看到了这么一段话:
  互联网诞生之初,就是为了任一节点损坏也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作。
  很明显,互联网已经实现了这一点,而这种影响正向媒体行业波及。
  最明显的一件事是,再也没有主编这个节点了。

  大概是在转发陈序的《主编已死》一文时,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最近,我一不小心也被戴上这个职位的抬头后,我觉得我可以自黑并自省下了。

  在我印象中的主编,总是衣冠整齐,他像一个钦差大臣,骑在高头大马上,俯视着媒体机器;他总是阴沉着脸,背负着无上的权利,对所有的议题进行比划,比上帝还像上帝;他从不生产内容,只负责消减内容,以维护媒体机器的正确性;他要么躲在远离所有人的独立办公室里,关上房门悄悄嘀咕,要么出现在私密的酒局上完成议题的交易;他拥有天热的媒体豁免权,不可被评论,不可被质疑,他是一个公众平台里唯一的隐形人。

  每个员工都觉得主编很牛气,但谁都不知道主编做了什么。

  前几天,我在北京第一次遭遇停电,第一反应不是去买份当地都市报以备随时查询停电表,而是试图去寻找一个本小区停电前自动推送信息的APP——为什么我得为一个小需求去购买充满无效需求的媒体产品,为什么一个大而全的媒体产品不能把其中的刚需型需求单独打包贩卖?

  传统的思路是,往版面上塞满大量信息,以一种赌徒的心理想象,总有一款大概可能也许适合读者,然后他就会花钱。

  新的主编就该啪啪给自己两个耳光,赶紧停止这愚蠢的做法,直接把那个停电通知APP制作出来,然后想尽办法送到有这需求的用户手上。

  假如主编不是为媒体做加法,而是做减法,那这种愚蠢会把一船人拖到沟里。

  我觉得未来的新闻分两种,数据流和体验流

  听闻曾有某巨头对着旗下的主编们拍桌吼道,养你们干嘛,不就是网上找点资料放在页面上么,连这点事都干不好,我还不如自己弄个程序分分钟钟代替你们的活,还便宜。这话让傲娇的媒体人听着别扭,但真是大实话。

  媒体在变,可能有两种方向

  数据流,是快消式资讯的终极形态,他是一个庞大的静默机器,以数据感知你的资讯需求,自动抓取各个社交圈子内的信息,自动打包整理成可被快速获取的信息形态,推送到你的面前。在这个流派中,没有适合于采编的岗位,只有架构师、分析师和产品师。

  体验流,是慢速阅读的终极形态。他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架构,把情绪性的观点、人格化的解读、意见领袖的魅力、沉浸式的综合内容处理为美丽的媒体产品,等待各个圈层的用户进行互动。在这个流派中,没有岗位适合于啥都懂啥都不真懂的采编,只有经纪人、意见领袖与监制。

  前几天我和一朋友喝酒,说起他们那过亿用户的产品,笑道:“你们给所有人一推送消息,比啥媒体的到达率都高,还找什么稿件发布渠道呀。”那哥们神秘一笑,“我们还真考虑过这事,就是目前还有点顾虑。”

  别顾虑了,接下来,传统媒体与传统主编的权利就是被不断消解的。

  在数据流中,主编那一只决定内容生死的笔被夺走了,取代他的是人人发声的社交平台、人人判断的社交平台、人人分享的阅读圈。一切公司与个体,都是媒体的组成,一切服务,都是媒体的呈现。

  在体验流中,主编那高高在上的宝座被夺走了,取代他的是号召力远大于他的意见领袖、资源分配能力远大于他的经纪人、合作能力更强的监制、跟着意见领袖走的普罗用户。

  我遇见过几位新型的主编,他们干得不错,因为他们给于了自己新的形态。

  匠人型:这一类主编,自己就是一支好笔,他冲在前线,生产内容,成为意见领袖中的意见领袖,以内容作为立身之本。

  美人型:这一类主编,是一个团队的形象代言人,精力旺盛、冲劲十足、眉清目秀、能歌善舞,对外他在不停为媒体团队的品牌加分,对内他是煽动性十足的发动机。

  产品型:这一类主编,多以互联网出身为主,坚决拥抱数据流,重组内容生产形式,重分媒体架构,重建媒体产品,以数据的反馈快速调度资源生产合适的媒体产品。

  良人型:这一类主编,最受内部欢迎,因为他的目标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记者,记者的物质回报与精神回报都得到最大的满足。

  商人型:这一类主编,已经早早懂得媒体不只是渠道,他把影响力、品牌与用户打包贩卖,以内容即营销的模式,为每一滴影响力获得收入。

  我觉得美人型与产品型的组合为最佳,亦最难;匠人型的最易找,但效果来得快去得也快;良人型与商人型是这波变革中的头与尾两种主流,更适合守江山。

  自媒体是这场变革的开端,但不是结束。

  总有人质疑自媒体现阶段碰到的一些问题。例如我和某人喝酒时被问到,同样的5000块换篇软文,你潘越飞这个自媒体不收,另一个打着自媒体名头的家伙会收,这是不是意味着这波浪潮迟早下滑。

  我说,往小的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往大了说,在自媒体身上,我看到了意见领袖的雏形,媒体节点重构的雏形,用户即品牌的雏形,服务即媒体的雏形。这一波的价值远大于其中隐藏的不足。

  正如我在《真相已死 体验为王》中所说,我预测的自媒体路径是:个体户自媒体化——小组织自媒体化——大组织自媒体平台化——新组织自媒体结构化——自媒体成为标配。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文字这样子天生适合个体户生成的内容已经自媒体化了,下一步则是视频、音频、图像、产品等适合小团队生成的内容开始自媒体化,而只有等到自媒体架构化那一步,新的商业模式才会被打通。

  一个合格的主编,需要预判这一趋势。

  信息的快速流动,与扁平化架构的覆盖,百科全书式的权威型主编不再被需要,媒体注意力被分解到个体与小团队,他们为自己的公信力背书,他们都是主编。

  这只是一场媒体探索的开始,正如报纸关停后开网站一样,采编变成自媒体,是另一种维度的重启。

  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至少我知道什么是错的。